摘要:
过氧化铁种类已被确定为许多非血红素铁以及含血红素酶的重要中间体,但只有少数合成或生物种类的例子已得到充分表征。我们描述了一系列新的五配位 (N4S(硫醇盐))Fe(II) 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这些配合物与叔丁基过氧化氢 ((t)BuOOH) 或异丙基过氧化氢 (CmOOH) 反应得到亚稳定的烷基过氧铁(III)物种(N4S(硫醇盐)Fe(III)-OOR)在低温下。这些复合物专门设计用于模拟超氧化物还原酶的非血红素铁活性位点,其中包含一个五配位铁 (II) 中心,由一个半胱氨酸和四个蛋白质活性形式的组氨酸残基结合。通过 X 射线晶体学分析 Fe(II) 配合物的结构,并通过循环伏安法评估其电化学性能。对于 Fe(III)-OOR 物质,低温 UV-vis 光谱显示 500-550 nm 之间的强峰是典型的过氧化物到铁 (III) 配体到金属电荷转移 (LMCT) 跃迁和 EPR光谱显示这些烷基过氧化物物质都是低自旋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