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HC(CMe(2,6-iPr2C6H3)2)PbBr | 946532-52-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HC(CMe(2,6-iPr2C6H3)2)PbBr
英文别名
——
HC(CMe(2,6-iPr2C6H3)2)PbBr化学式
CAS
946532-52-1
化学式
C29H41BrN2Pb
mdl
——
分子量
704.762
InChiKey
HPQHFLXZKMGPIG-VCGBEGQO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2,6-diisopropylphenyl)amino)-4-((2,6-diisopropylphenyl)imino)-pent-2-ene) lithium salt 、 lead(II) bromide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65%的产率得到HC(CMe(2,6-iPr2C6H3)2)PbBr
    参考文献:
    名称:
    稀有三坐标铅配合物的合成和理论研究。
    摘要:
    已合成了一系列β-二酮化卤化铅复合物LPbCl(2),LPbBr(3)和LPbI(4)(L = {N(2,6-(i)Pr(2)C(6)H(3 ))C(Me)} 2CH]),其中包括三坐标碘化铅(4)的罕见示例。氯化物和溴化物配合物2和3在固态和溶液态均相对稳定,在溶液中一个月的过程中仅缓慢分解为元素铅,碘化铅4似乎较不稳定,并在3 d后分解在室温下处于固态。用KN(SiMe3)2处理氯化铅配合物2,生成不寻常的末端酰胺酰胺配合物LPbN(SiMe3)2(5)。与三坐标β-二酮过渡金属卤化物配合物不同,配体围绕铅中心呈锥体排列,通常归因于存在立体化学活性的孤对。我们已经使用DFT计算研究了该孤对对金属卤化物配合物2-4以及同构锗和锡配合物(分别为6和7)的几何形状的影响。铅配合物中的孤对比锡和锗类似物中的分散对显着更多,并且仅观察到6s和6p轨道之间的少量杂交。
    DOI:
    10.1039/b702994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tic and Structural Studies of Lead and Bismuth Organohalides Bearing aβ-Diketiminato Ligand
    作者:Leslie W. Pineda、Vojtech Jancik、Sharanappa Nembenna、Herbert W. Roesky
    DOI:10.1002/zaac.200600325
    日期:2007.10
    Two novel organohalides of lead and bismuth supported by a s-diketiminato ligand are reported. Salt elimination reactions of the β-diketiminatolithium salt and the corresponding lead and bismuth halides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lead [HC(CMeNAr)2}PbBr] (2; Ar = 2,6-iPr2C6H3) and bismuth [HC(Et2NCH2CH2NCMe)2}BiCl2] (4), respectively. These new compound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spectrometric and elemental
    报道了由 s-diketiminato 配体支持的两种新型有机卤化物。β-二酮盐和相应的卤化物的盐消除反应导致 [HC(CMeNAr)2}PbBr] (2; Ar = 2,6-iPr2C6H3) 和 [HC(Et2NCH2CH2NCMe) )2}BiCl2] (4),分别。这些新化合物已通过光谱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固态结构已通过单晶 X 射线结构分析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