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p*Fe(CO)(py)(Me) | 871268-66-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p*Fe(CO)(py)(Me)
英文别名
Cp*Fe(CO)(py)Me
Cp*Fe(CO)(py)(Me)化学式
CAS
871268-66-5
化学式
C17H23FeNO
mdl
——
分子量
313.223
InChiKey
FLYDGADNAPWUL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ris(trimethylsilyl)methyl)trihydrogermaneCp*Fe(CO)(py)(Me)三苯基硼烷 作用下, 以 甲苯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67%的产率得到Cp*(CO)(H)Fe=Ge(H){C(SiMe3)3}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Fe-H和Ge-H键的亚铁锗配合物:合成,结构和反应性
    摘要:
    通过从吡啶基络合物Cp *(CO)(py)FeGeH2 {C(SiMe3)中提取吡啶来合成无碱的亚铁螯合物Cp *(CO)(H)Fe = GeH {C(SiMe3)3}(1) )3}(2),其通过用H 3 GeC(SiMe 3)3处理Cp * Fe(CO)(py)(Me)制备。X射线晶体学分析表明,1的Fe-Ge键是已知的最短的。研究了1对几种极性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在室温下,对配合物1进行羰基化合物(如酮,醛和异氰酸酯(RNCO))的化学计量加氢麦芽酰化。相反,1与异硫氰酸酯(RNCS)的反应导致C = S双键的干净裂解。
    DOI:
    10.1039/c7dt01159h
  • 作为产物:
    描述:
    吡啶 、 (η5-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iron(carbonyl)2(methyl) 以 甲苯 为溶剂, 以97%的产率得到Cp*Fe(CO)(py)(Me)
    参考文献:
    名称:
    无碱甲硅烷基(亚甲硅烷基)铁配合物的非光化学合成及其与 CO 的反应:可逆 1,2-和 1,3-基团迁移的另一个直接证据
    摘要:
    最初通过光化学方法合成的无碱甲硅烷基(亚甲硅烷基)铁配合物 1 是通过新开发的热法制备的,收率更高。这种甲硅烷基(亚甲硅烷基)铁络合物 1 与 CO 在 80°C 下的反应通过 1,3-基团迁移和 1,2-甲硅烷基迁移干净地产生了两种异构二甲硅烷基铁络合物 6 和 6' 的混合物。相反,二硅烷基配合物6和6'中的每一个都通过用荧光灯照射在室温下几乎定量地再生甲硅烷基(亚甲硅烷基)铁配合物1并释放CO。
    DOI:
    10.1246/cl.2005.1374
  • 作为试剂:
    描述:
    4-乙炔基苯胺二对甲苯膦Cp*Fe(CO)(py)(M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65%的产率得到p-[(1Z)-2-{di(4-methylphenyl)phosphino}ethenyl]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乙烯基膦和不对称二膦的合成:炔烃和乙烯基膦与仲膦的铁催化选择性加氢磷酸化反应
    摘要:
    获得了用铁膦催化的末端芳基乙炔与仲膦的单氢磷酸化的第一个实例,并且获得了不对称的1,2-双(膦基)乙烷。
    DOI:
    10.1039/c5cc10185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sertion of Pyridine into an Iron−Silicon Bond and Photochemical Conversion of the Insertion Product Cp*(OC)Fe{η<sup>3</sup>(<i>C,C,C</i>)-C<sub>5</sub>H<sub>5</sub>NSiMe<sub>2</sub>NPh<sub>2</sub>} to a Sandwich Compound
    作者:Masatoshi Iwata、Masaaki Okazaki、Hiromi Tobita
    DOI:10.1021/om060873n
    日期:2006.12.1
    conversion of Cp*(OC)(C5H5N)FeSiMe2NPh2 to Cp*(OC)Feη3(C,C,C)-C5H5NSiMe2NPh2}, giving activation parameters of ΔH⧧ = 93(2) kJ mol-1, ΔS⧧ = −53(6) J mol-1 K-1, and ΔG⧧298 K = 109(3) kJ mol-1. The η3-allyl complex is finally formed through dissociation of the amino part. Irradiation of Cp*(OC)Feη3(C,C,C)-C5H5NSiMe2NPh2} causes dissociation of a carbonyl ligand to produce a new type of sandwich compound
    吡啶存在下辐照Cp *(OC)2 FeSiMe 2 ER n(ER n = NPh 2,NMe 2,OMe)得到Cp *(OC)(C 5 H 5 N)FeSiMe 2 ER n,将其转化与Cp *(OC)的Fe η 3(C,C,C)-C 5 H ^ 5 NSiMe 2 ER ñ }经由吡啶插入-键时温和加热。这种类型的吡啶插入不会在Cp *(OC)(C 5 H 5 N)FeSiMe 2的热反应中进行即使在更严格的条件下,R(R = Cl,Me)和类似物Cp *(OC)(C 5 H 5 N)FeGeMe 2 ER n(ER n = NPh 2,NMe 2,Me)。在室温下用HSiMe 2 NPh 2处理Cp *(OC)(C 5 H 5 N)RuMe,得到Cp *(OC)(C 5 H 5 N)RuSiMe 2 NPh 2和Cp * 5:4的平衡混合物(OC)HRU κ 2(,C)-SiMe
  • Hydrogen-bridged bis(silylene) complexes of ruthenium and iron: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multi-centre bonding interactions at the M–Si–H–Si four-membered ring
    作者:Hisako Hashimoto、Katsuto Komura、Takatoshi Ishizaki、Yuto Odagiri、Hiromi Tobita
    DOI:10.1039/c7dt00505a
    日期:——
    Hydrogen-bridged bis(silylene) complexes of ruthenium and iron were synthesized as the first examples of this type containing Group 8 metals and their rare four-membered ring structures and multi-center bonding interactions at the M–Si–H–Si moiety were clarified by NMR spectroscopy, X-ray crystallograph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合成了的氢桥联的双(亚甲硅烷基)配合物,作为这种类型的第一个例子,其中包含第8组属,并且它们稀有的四元环结构以及在M–Si–H–Si部分的多中心键相互作用为通过NMR光谱,X射线晶体学和理论计算得到澄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