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Dilithium tetraborate
Dilithium tetraborate | 12007-60-2
物质功能分类
无机化工
-
无机盐
-
硼化物、硼酸盐和过硼酸盐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lithium tetraborate
英文别名
dilithium;3,7-dioxido-2,4,6,8,9-pentaoxa-1,3,5,7-tetraborabicyclo[3.3.1]nonane
CAS
12007-60-2
化学式
B4Li2O7
mdl
——
分子量
169.2
InChiKey
XFOCQAMEVCAHG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熔点:
760-880 °C (lit.)
密度:
≥0.25 g/mL at 25 °C (lit.)
溶解度:
H2O:微溶(lit.)
暴露限值:
ACGIH: TWA 2 mg/m3; STEL 6 mg/m3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0.24
重原子数:
13
可旋转键数:
0
环数:
2.0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拓扑面积:
92.3
氢给体数:
0
氢受体数:
7
安全信息
TSCA:
Yes
危险品标志:
Xi
安全说明:
S26,S36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WGK Germany:
1,3
海关编码:
28402090
包装等级:
III
危险类别:
8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01,P202,P264,P270,P280,P301+P312+P330,P305+P351+P338+P310,P308+P313,P405,P501
危险品运输编号:
1759
危险性描述:
H302,H318,H361
SDS
SDS:876bd4458ada363f1d2e506310dff0c9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概述
四硼酸锂白色晶体。熔点930℃。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通常为五水合物。五硼酸锂(Li2B10O16)常为八水合物,白色粉末,相对密度1.72,在300—35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均可由氢氧化锂和硼酸一起熔融反应而制得。用作瓷釉。
应用
四硼酸锂又名焦硼酸锂,分子式为Li2B4O7,分子量为169.12。高纯、高密度四硼酸锂是一种新型温度补偿型表面波基片芯片和压电单晶基片材料,在微电子、数码技术、光电子科技、新型计算机、视频传播、军事科技、航空航天、卫星通讯、国防技术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如可制备一种四硼酸锂压电晶体,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尺寸四硼酸锂压电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先合成的四硼酸锂多晶料压成致密圆柱状料块,将料块装入事先已放入籽晶的Pt坩埚并入炉,炉温控制在950~1000℃,坩埚下降速率为0.1~0.6mm/h,可生长出厚度30~80mm、宽度大于120mm、长度150mm以上的优质大单晶,再通过侧向加工即沿尺寸大的一侧作为晶棒轴向,小的一侧作为晶棒厚度方向加工,即可得大尺寸的四硼酸锂压电晶体型材。与传统下降法相比,上述方法克服了传统下降法生长大尺寸四硼酸锂晶体时遇到的难接种、易漏坩埚、晶体易开裂等技术瓶颈,采用侧向生长和扁型坩埚设计,可提高晶体生长速率,从而降低晶体生长难度,有利于实现大尺寸四硼酸锂晶体的工业化生长。
制备
四硼酸锂可由氢氧化锂和硼酸一起熔融反应而制得。
用途
用于金属冶炼、珐琅制造及X射线荧光分析等
用途
用作缓冲剂、防腐剂
用途
靠熔融分解氧化物和硅酸盐的试剂。
相关功能分类
无机盐
石墨烯
氧化物和过氧化物
硅胶
无机酸
单质
氢、氮、氧等工业气体
镀膜材料
无机碱
金属矿
非金属矿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N,N-Diethyl-6-methoxy-1H-indene-3-ethanamine
下一个:(3R,4R,5S)-4-Acetylamino-5-azido-3-octyloxy-cyclohex-1-ene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