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diisopropylphosphino)pyridine)FeBr2 | 910863-55-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diisopropylphosphino)pyridine)FeBr2
英文别名
(PNP)FeBr2;2,6-bis(diisopropylphosphino)pyridine iron dibromide;((iPr)PNP)FeBr2
(bis(diisopropylphosphino)pyridine)FeBr<sub>2</sub>化学式
CAS
910863-55-7
化学式
C19H35Br2FeNP2
mdl
——
分子量
555.096
InChiKey
ULVAUZZROWFIRK-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diisopropylphosphino)pyridine)FeBr2Magnesium-Butadien乙醚正戊烷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56%的产率得到(PNP)Fe(s-cis C4H6)
    参考文献:
    名称:
    实现分子间烯烃-二烯 [2+2] 环加成和解聚反应的催化剂设计原理
    摘要:
    芳基取代的吡啶(二亚胺)铁络合物促进烯烃和二烯的催化 [2 + 2] 环加成形成乙烯基环丁烷以及丁二烯的低聚反应生成二乙烯基(低聚环丁烷),这是一种可化学回收的聚(丁二烯)微结构. 对一系列铁丁二烯配合物及其钌同系物的系统研究为了解促进这些环加成反应的催化剂的基本特征提供了见解。对丁二烯铁配合物的结构和计算研究表明,三齿钳的结构刚性能够实现罕见的 s-反式二烯配位。反过来,这种几何结构促进了二烯的烯烃臂之一的解离,为进入的底物打开了一个配位位点以进行氧化环化。对钌同系物的研究表明,该步骤在没有吡啶(二亚胺)螯合物的氧化还原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环丁烷的形成由金属环中间体通过可逆 C(sp3 )–C(sp 3 ) 还原耦合。用吡啶(二亚胺)铁和钌配合物进行的一系列标记实验支持接近 +3 氧化态以触发 C(sp 3 )–C(sp 3 ) 还原消除的有利性,包括从S = 0 到S的自旋交叉= 1.
    DOI:
    10.1021/jacs.1c0891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is(diisopropylphosphino)pyridine Iron Dicarbonyl, Dihydride, and Silyl Hydride Complexes
    作者:Ryan J. Trovitch、Emil Lobkovsky、Paul J. Chirik
    DOI:10.1021/ic0608647
    日期:2006.9.1
    ino)pyridine iron dichloride, ((iPr)PNP)FeCl2 ((iPr)PNP = 2,6-(iPr2PCH2)2(C5H3N)), with 2 equiv of NaBEt3H under an atmosphere of dinitrogen furnished the diamagnetic iron(II) dihydride dinitrogen complex, ((iPr)PNP)FeH2(N2). Addition of 1 equiv of PhSiH3 to ((iPr)PNP)FeH2(N2) resulted in exclusive substitution of the hydride trans to the pyridine to yield the silyl hydride dinitrogen compound, ((
    在二氮气氛下用2当量的NaBEt3H处理双(二异丙基膦基)吡啶((iPr)PNP)FeCl2((iPr)PNP = 2,6-(iPr2PCH2)2(C5H3N))二氢化(II)二氮配合物(((iPr)PNP)FeH2(N2)。向((iPr)PNP) (N2)中添加1当量的PhSiH3导致氢化物吡啶完全取代,得到甲硅烷氢化物二氮化合物((iPr)PNP)FeH(SiH2Ph)N2通过X射线衍射表征。固态结构建立了扭曲的八面体几何形状,其中氢化物配体硅烷基扭曲。((iPr)PNP) (N2)和((iPr)PNP)FeH(SiH2Ph)N2都在暴露于H2时形成eta2-二氢络合物。氢化和eta2-H2配体在溶液中快速交换,与先前报道的“顺式”效应相一致,这是由两个配体之间的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总之,光谱,结构和反应性研究突出了与氧化还原活性的芳基取代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