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H(C(CH3)N(C6H3(CH3)2))2)2Cu2(μ-oxo)2 | 482322-72-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H(C(CH3)N(C6H3(CH3)2))2)2Cu2(μ-oxo)2
英文别名
[(CH(C(CH3)NC6H3(CH3)2)2)2Cu2(μ-O)2]
(CH(C(CH3)N(C6H3(CH3)2))2)2Cu2(μ-oxo)2化学式
CAS
482322-72-5
化学式
C42H50Cu2N4O2
mdl
——
分子量
769.977
InChiKey
PHBJBWVBROMZCT-BLKYVCLI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双氧的异双金属活化:新型 Cu(I)-Ge(II) 配合物的表征和反应性。
    摘要:
    已知的亚锗烷基 Ge[N(SiMe3)2]2 和新的杂环变体 Ge[(NMes)2(CH)2] 与 [L(Me2)Cu]2 的反应(L(Me2) = 衍生的 β-二酮亚胺)从 2-(2,6-二甲基苯基)氨基-4-(2,6-二甲基苯基)亚氨基-2-戊烯) 生成新型 Cu(I)-Ge(II) 配合物 L(Me2)Cu-Ge[(NMes) 2(CH)2] (1a) 和 L(Me2)Cu-Ge[N(SiMe3)2]2 (1b),通过光谱学和 X 射线晶体学表征。通过研究它们与苄基、PPh3 和 N-杂环卡宾 (NHC) 的反应性,探究了 1a 和 b 中 Cu(I)-Ge(II) 键的不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配合物都被 PPh3 和 NHC 快速裂解,产生稳定的 Cu(I) 加合物(通过 X 射线衍射表征)和游离的亚锗烯。此外,配合物与 O2 具有高度反应性,并表现出取决于结合的亚锗烯的化学性质。因此,1a
    DOI:
    10.1021/ic060050q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termediates in Reactions of Copper(I) Complexes with <i>N</i>-Oxides: From the Formation of Stable Adducts to Oxo Transfer
    作者:Sungjun Hong、Aalo K. Gupta、William B. Tolman
    DOI:10.1021/ic900435p
    日期:2009.7.20
    Reactions of copper(I) complexes of bidentate N-donor supporting ligands with pyridine- and trimethylamine-N-oxides or PhIO were explored. Key results include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copper(I) N-oxide adducts, aryl substituent hydroxylation, and bis(μ-oxo)dicopper complex formation via a route involving oxo transfer.
    研究了双齿 N 供体支持配体 (I) 配合物与吡啶-和三甲胺-N-氧化物或 PhIO 的反应。主要结果包括新型 (I) N-氧化物加合物的鉴定、芳基取代基羟基化和双(μ-氧代)二配合物通过涉及氧代转移的路线形成。
  • Heterobimetallic Dioxygen Activation:  Synthesis and Reactivity of Mixed Cu−Pd and Cu−Pt Bis(μ-oxo) Complexes
    作者:John T. York、Antoni Llobet、Christopher J. Cramer、William B. Tolman
    DOI:10.1021/ja071744g
    日期:2007.6.1
    Heterobimetallic CuPd and CuPt bis(mu-oxo) complex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PPh3)2MO2 (M=Pd, Pt) with LCu(I) precursors (L=beta-diketiminate and di- and triamine ligands) and characterized by low-temperature UV-vis, resonance Raman, and 1H and 31P[1H] NMR spectroscopy in conjunction with DFT calculations. The complexes decompose upon warming to yield OPPh3, and in one case this was
    通过 (PPh3)2MO2 (M=Pd, Pt) 与 LCu(I) 前体(L=β-二酮亚胺以及二胺和三胺配体)反应制备了异双属 CuPd 和 CuPt 双(mu-oxo)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低温 UV-vis、共振拉曼、1H 和 31P[1H] NMR 光谱结合 DFT 计算。这些复合物在升温时分解产生 OPPh3,在一种情况下,通过使用双标记(氧代和膦)的交叉实验表明这是通过分子内过程发生的。其中一种配合物 LMe2Cu(mu-O)2Pt(PPh3)2 (LMe2 = β-二酮亚胺) 与多种试剂(包括 CO22,4-二叔丁基苯酚2,4-二甲基苯酚)的反应性将叔丁基苯酚盐、[NH4][PF6] 和二氢与同质属 Pt2 和 Cu2 对应物进行比较。与具有亲电子氧基团的典型 [Cu2(mu-O)2]2+ 核心不同,[Cu(mu-O)2Pt]+ 核心中的氧基团充当碱基和亲核试剂,类似于之前描述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