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BAL-H | 1123858-64-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BAL-H
英文别名
diisobutylaluminium hydride
DIBAL-H化学式
CAS
1123858-64-9
化学式
C16H38Al2
mdl
——
分子量
284.441
InChiKey
PZUNMAHTEZEVO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BAL-H 、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25-13C-两性霉素 B 甲酯的合成:用于固态 NMR 测量的分子探针
    摘要:
    基于将化学合成与通过连续交叉偶联反应和大环内酯化降解天然产物相结合的混合策略,合成了 13 C 标记的两性霉素 B (AmB) 衍生物。在对应于多烯部分的 C25 位置处区域特异性 13 C 标记(99% 富集)的样本将成为基于固态 NMR 测量对 AmB 形成的分子组装进行结构分析的有力工具。
    DOI:
    10.1246/cl.2009.114
  • 作为试剂:
    描述:
    2-溴化茚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copper(l) iodide1,3-bis[(diphenylphosphino)propane]dichloronickel(II)DIBAL-H四丁基氟化铵sodium hexamethyldisilazanemagnesium1,2-二溴乙烷三乙胺 、 zinc(II) chlo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9.17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钛和锆的1,1-烯烃桥双(2-茚基)茂金属†
    摘要:
    带有双2-茚基取代基的四取代烯烃– 9- [双(1 H-茚满-2-基)亚甲基] -9 H-芴(6),2,2'-(2,2-二苯基乙烯-1,1-合成了二基)-双(1 H-茚)(7)和2,2'-(2-丙基戊-1-烯-1,1-二基)-双(1 H-茚)(8),金属化,以形成一个新的类的柄含有单一菌钛和锆的金属茂络合物2 -杂化的碳桥。描述了四甲基化的双茚基Zr-类似物的合成。另外,制备了1,1-双茚基乙烯,并通过烯烃复分解改性了Zr配合物。X射线结构分析显示应变η5个具有高度开放金属中心的三明治复合体。这些配合物已证明对乙烯的聚合及其与1-己烯的共聚具有活性。
    DOI:
    10.1039/c4dt01583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solation of a Chromium Hydride Single-Component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作者:Khalid Albahily、Danya Al-Baldawi、Sandro Gambarotta、Ece Koç、Robbert Duchateau
    DOI:10.1021/om800773k
    日期:2008.11.24
    generated from subsequent dissociation of one alkylated ligand and possible transfer of an i-Bu group to Cr followed by β-H elimination or transfer of a hydride originating from isobutyl elimination of the aluminum-containing residue. Both species are potent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with no need for further activation. It is assumed that 2 is transformed in situ into 3 under the influence of
    二价络合物[(t -Bu)NPN(t -Bu)] 2 Cr(1)与不同化学计量比的Al(i -Bu)3的反应得到μ-[(t -Bu)NP(i -Bu )N(t -Bu)] Al(i -Bu)2 } 2 Cr(2)和[(i -Bu)P μ-N(t -Bu)} 2 Al(i -Bu)2 } Cr (μ-H)] 2(3)作为相同反应序列的一部分。复杂2通过P原子的烷基化和AlR 2单元的保留,由烷烃和两个配体缔合而产生。络合物3似乎是由一个烷基化配体的随后解离以及i- Bu基团可能转移至Cr,然后β-H消除或源自异丁基消除含铝残基的氢化物的转移而产生的。两种物质都是有效的乙烯聚合催化剂,不需要进一步活化。假设在乙烯的影响下将2原位转化为3。在过量的Al(i -Bu)3存在下与乙烯反应 将选择性完全转换为选择性三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