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变温红外、紫外-可见和核磁共振光谱研究了宏环(ML)3的形成,其中L=3,5-(CF3)2Pz=3,5-双(三氟甲基)吡唑,M=Cu和Ag,以及酰基二茂铁FcC(O)CH2R(Fc=(C5H5)Fe(C5H4);R=H(1),Ph(2))。溶液中唯一的配位位点是CO基团的氧原子。确定了己烷溶液中的复合物组成(1 : 1)和热力学参数,形成常数和焓变从1到2和从Ag到Cu宏环都降低。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在固态发现了同样的配位位点,表现为氧原子对宏环中所有金属原子的三重配位。所有复合物中,宏环中的金属与二茂铁的环戊二烯基配体的π电子系统没有缩短接触。(ML)3与1的复合物具有1 : 2的组成和双锥结构,而2与(AgL)3形成1 : 1的复合物。后者在无限堆叠中包装,涉及与Ph基团的额外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