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360110-91-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360110-91-3
化学式
C24BF20*C28H38N4O*Cu
mdl
——
分子量
1189.22
InChiKey
DREQKWWJMLSQNV-ZOOHPUMI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氧气丙酮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双吡啶铜配合物的双氧反应性
    摘要:
    三种不同的基于第二代双吡啶的配体(双吡啶 = 3,7-二氮杂双环 [3.3.1] 壬烷;单和双四齿;仅叔胺供体)的铜配合物与双氧 [(可逆)结合的反应性铜 (I)] 产生的分子氧被报道。双氧加合物的 UV-vis、电喷雾电离质谱、电子顺磁共振和振动光谱(共振拉曼)表明,根据配体和反应条件,几种不同的物质(单核和双核、超氧、过氧和氢过氧化物),部分相互平衡,形成。配体结构和/或实验条件(溶剂、温度、相对浓度)的微小变化允许在不同形式之间切换。使用其中一种配体,可以表征末端过氧化二铜(II)复合物和单核氢过氧化铜(II)复合物。使用另一种配体,观察到可逆的双氧结合,导致亚稳态超氧铜 (II) 复合物。与 Cu 可逆结合所涉及的双氧量我被定量地确定了。在计算(密度泛函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分子氧结合的机制以及三个配体中每一个对特定分子氧加合物的偏好。
    DOI:
    10.1021/ic2019296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双吡啶铜配合物的双氧反应性
    摘要:
    三种不同的基于第二代双吡啶的配体(双吡啶 = 3,7-二氮杂双环 [3.3.1] 壬烷;单和双四齿;仅叔胺供体)的铜配合物与双氧 [(可逆)结合的反应性铜 (I)] 产生的分子氧被报道。双氧加合物的 UV-vis、电喷雾电离质谱、电子顺磁共振和振动光谱(共振拉曼)表明,根据配体和反应条件,几种不同的物质(单核和双核、超氧、过氧和氢过氧化物),部分相互平衡,形成。配体结构和/或实验条件(溶剂、温度、相对浓度)的微小变化允许在不同形式之间切换。使用其中一种配体,可以表征末端过氧化二铜(II)复合物和单核氢过氧化铜(II)复合物。使用另一种配体,观察到可逆的双氧结合,导致亚稳态超氧铜 (II) 复合物。与 Cu 可逆结合所涉及的双氧量我被定量地确定了。在计算(密度泛函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分子氧结合的机制以及三个配体中每一个对特定分子氧加合物的偏好。
    DOI:
    10.1021/ic201929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