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2-pyrrolidin-1-ylethoxy)benzylidene]-(2-pyrrolidin-1-ylethyl)amine | 1034251-43-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2-pyrrolidin-1-ylethoxy)benzylidene]-(2-pyrrolidin-1-ylethyl)amine
英文别名
——
[4-(2-pyrrolidin-1-ylethoxy)benzylidene]-(2-pyrrolidin-1-ylethyl)amine化学式
CAS
1034251-43-8
化学式
C19H29N3O
mdl
——
分子量
315.459
InChiKey
DFTWWVDTNGKLT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8
  • 重原子数:
    23.0
  • 可旋转键数:
    8.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3
  • 拓扑面积:
    28.0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2-pyrrolidin-1-ylethoxy)benzylidene]-(2-pyrrolidin-1-ylethyl)amine高邻苯二甲酸酐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1-oxo-3-[4-(2-pyrrolidin-1-ylethoxy)phenyl]-2-(2-pyrrolidin-1-ylethyl)-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4-carboxylic acid 、 1-oxo-3-[4-(2-pyrrolidin-1-ylethoxy)phenyl]-2-(2-pyrrolidin-1-ylethyl)-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4-carboxyl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茚并[2,1-c]喹啉-7-酮和茚并[1,2-c]异喹啉-5,11-二酮衍生物的合成,细胞毒性,DNA相互作用和拓扑异构酶II抑制特性。
    摘要:
    合成了带有两个阳离子氨基烷基侧链的茚并[2,1-c]喹啉-7-酮和6 H-茚并[1,2-c]异喹啉-5,11-二酮,并对其DNA相互作用,拓扑异构酶抑制作用进行了评估以及对人类癌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他们显示出与DNA的强相互作用,并且一个在N-6和C-8位置带有一个茚并[1,2-c]异喹啉5,11-二酮的侧链(6a)是一种有效的人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对HL60具有高细胞毒性细胞。发现拓扑异构酶II的抑制作用增强了(a)在C-8而不是C-9位置的阳离子氨基烷基侧链,(b)在N-6单取代的C-8位置引入的二甲基氨基乙氧基侧链衍生物,抑制拓扑异构酶I中毒,(c)在N-6位置的二甲基氨基乙基而不是二甲基氨基丙基侧链。当使用拓扑异构酶II突变的抗米托蒽醌的HL60 / MX2细胞系时,细胞毒性仅部分降低,表明其他靶标参与了它们的作用机制。这些茚并[1,2-c]异喹啉-5,11-二酮衍生物代表了新的DNA-拓扑异构酶II干扰抗癌分子。
    DOI:
    10.1021/jm800017u
  • 作为产物:
    描述:
    1-(2-氨乙基)吡咯烷4-(2-(pyrrolidin-1-yl)ethoxy)benzaldehyde 在 magnesium sulfate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61%的产率得到[4-(2-pyrrolidin-1-ylethoxy)benzylidene]-(2-pyrrolidin-1-yleth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茚并[2,1-c]喹啉-7-酮和茚并[1,2-c]异喹啉-5,11-二酮衍生物的合成,细胞毒性,DNA相互作用和拓扑异构酶II抑制特性。
    摘要:
    合成了带有两个阳离子氨基烷基侧链的茚并[2,1-c]喹啉-7-酮和6 H-茚并[1,2-c]异喹啉-5,11-二酮,并对其DNA相互作用,拓扑异构酶抑制作用进行了评估以及对人类癌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他们显示出与DNA的强相互作用,并且一个在N-6和C-8位置带有一个茚并[1,2-c]异喹啉5,11-二酮的侧链(6a)是一种有效的人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对HL60具有高细胞毒性细胞。发现拓扑异构酶II的抑制作用增强了(a)在C-8而不是C-9位置的阳离子氨基烷基侧链,(b)在N-6单取代的C-8位置引入的二甲基氨基乙氧基侧链衍生物,抑制拓扑异构酶I中毒,(c)在N-6位置的二甲基氨基乙基而不是二甲基氨基丙基侧链。当使用拓扑异构酶II突变的抗米托蒽醌的HL60 / MX2细胞系时,细胞毒性仅部分降低,表明其他靶标参与了它们的作用机制。这些茚并[1,2-c]异喹啉-5,11-二酮衍生物代表了新的DNA-拓扑异构酶II干扰抗癌分子。
    DOI:
    10.1021/jm800017u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