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们使用多种亚氨基膦酰胺(PN2)锆络合物对乙烯聚合进行了研究。双(PN2)二氯化络合物 [Ph2P(NR′)2]2ZrX2 (X = Cl;1a: R′ = p-甲苯基;1b: R′ = Bn;1c: R′ = C6F5)或二甲基络合物(X = Me;2a:R′=对甲苯基;2b:R′=Bn)和环戊二烯基(PN2)二氯化锆络合物 [η5-C5R′′5][R2P(NR′)2]ZrCl2(3a:R′=对甲苯基,R=Ph,R′′=H;3b:R′=SiMe3,R=Et,R′′=H;3c:R′=C6F5,R=Ph,R′′=H;3e:R′=3,5-(CF3)2Ph,R=Ph,R′′=H;3f:R′=3,5-(CF3)2Ph,R=Ph,R′′=Me)或二甲基类似物 [η5-C5H5][R2P(NR′)2]ZrMe2(4a:R′=对甲苯基,R=Ph;4b:R′=SiMe3,R=Et)在一系列条件下使用甲基铝氧烷(PMAO)活化剂进行了评估。在所研究的条件下,络合物 1 和 2 表现为单位聚合催化剂的前体,而络合物 3 或二烷基 4 则表现得更为复杂,形成的聚乙烯具有双峰分子量分布。相反,二烷基络合物 4 与 [Ph3C][B(C6F5)4] 活化,并在少量 PMAO 或 TIBAL 作为清除剂存在的情况下聚合,会产生单位行为。PMAO 通过配体抽取作用与中性二烷基发生反应,产生多种含 P 物种,这可能是使用这种活化剂时观察到的多位点行为的原因。在卤代烃甚至二氯甲烷溶液中,二烷基 4 与 [Ph3C][B(C6F5)4] 发生完全反应,生成相应的阳离子烷基 5。在过量的二烷基存在下会形成通性二核物种,这些物种容易被 CH 活化,形成 µ-Me、µ-CH2 复合物,其中一种复合物可以分离出纯净的形式。阳离子烷基可在室温下在氯苯溶液中引发 1- 己烯的聚合,但会发生广泛的链转移,而且该体系不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