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BIP)CoCl2] | 582307-92-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BIP)CoCl2]
英文别名
(2,6-(2,6-Et2-C6H3N=CMe)2C5H3N)CoCl2;[Co(2,6-bis(2,6-diethylphenyliminoethyl)pyridine)Cl2]
[(<sup>Et</sup>BIP)CoCl<sub>2</sub>]化学式
CAS
582307-92-4
化学式
C29H35Cl2CoN3
mdl
——
分子量
555.516
InChiKey
RRDZWMVBXIRBOJ-UKRCUSNJ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tBIP)CoCl2]trimethylsilylmethyllithium甲苯 为溶剂, 以33%的产率得到[Co(2,6-bis(2,6-diethylphenyliminoethyl)pyridine)(CH2SiMe3)]
    参考文献:
    名称:
    有机卤化物与二亚胺吡啶钴配合物反应的自由基机理
    摘要:
    可以通过Na / Hg还原LCoCl 2或氢解LCoCH 2 SiMe 3来制备形式上为Co(0)的配合物LCo(N 2)(L = 2,6-双(2,6-二甲基苯基亚氨基乙基)吡啶)。在后一反应中,LCOH可以通过与N≡CC反应被截留6 ħ 4 -4-CL,得到LCoN═CHC 6 ħ 4 -4-CL。LCo(N 2)与许多烷基和芳基卤化物RX(包括芳基氯化物)反应,在卤素原子提取机理中得到LCoR和LCoX的混合物。游离烷基和芳基的中间体通过环丙基甲基对巴豆基的开环和2,4,6- t Bu的重排得到证实3 C 6 H 2至3,5- t Bu 2 C 6 H 3 CMe 2 CH 2,然后与Co结合。以这种方式生成的有机钴物质进一步与活化的卤化物R'X(烷基碘;烯丙基和苄基卤化物)反应)以最有可能再次是卤素提取机理的方式产生交叉偶联产物RR'。DFT研究支持为这两个步骤建议的基本途径。MeI与LCoCH
    DOI:
    10.1021/om300182c
  • 作为产物:
    描述:
    (2,6-(2,6-Et2-C6H3N=CMe)2C5H3N)Co(N2) 、 lead(II) chloride 以 乙醚 为溶剂, 以84%的产率得到氮气
    参考文献:
    名称:
    还原双(亚氨基)吡啶钴二氮配合物的合成及分子和电子结构:配体与金属还原
    摘要:
    芳基取代的双(亚氨基)吡啶二卤化钴络合物 ((Ar)PDI)CoCl(2) 和 ((iPr)BPDI)CoCl(2) ((Ar)PDI = 2,6-(2, 6-R(2)-C(6)H(3)N=CMe)(2)C(5)H(3)N (R = (i)Pr, Et, Me); (iPr)BPDI = 2 ,6-(2,6-(i)Pr(2)-C(6)H(3)N=CPh)(2)C(5)H(3)N) 在 N(2) 存在下气氛提供了相应的中性钴二氮复合物 ((Ar)PDI)CoN(2) 和 ((iPr)BPDI)CoN(2)。对这些化合物的磁性测量建立了双基态。两个例子,((iPr)PDI)CoN(2) 和 ((iPr)BPDI)CoN(2),通过 X 射线衍射表征并表现出与单电子螯合还原和 Co(I) 氧化一致的计量参数状态。因此,((iPr)PDI)CoN(2) 在 23 摄氏度的甲苯溶液 EPR 光谱显示出各向同性信号,ag
    DOI:
    10.1021/ja908955t
  • 作为试剂:
    描述:
    十二碳-1,3-二烯苯硅烷[(EtBIP)CoCl2]三乙基硼氢化钠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5.0h, 以14%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催化剂,硅烷之间的协同作用和钴催化的二烯和末端烯烃的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反应条件控制选择性
    摘要:
    易获得的(i- Pr PDI)CoCl 2 [ i- Pr PDI = 2,6-双(2,6-二异丙基苯基亚氨基乙基)吡啶]在-78°C下与2当量的NaEt 3 BH在甲苯中反应生成催化剂,该催化剂在1,3-和1,4-二烯中的末端双键的高选择性抗Markovnikov氢化硅烷化作用。伯硅烷和仲硅烷,例如PhSiH 3,Ph 2 SiH 2和PhSi(Me)H 2与多种末端二烯发生反应,而不会影响另一个双键的构型。当涉及与芳族环共轭的二烯时,既形成马尔可夫尼可夫产物又形成反马尔可夫尼可夫产物。该反应可耐受各种官能团,例如芳基溴化物,芳基碘化物,受保护的醇,甚至甲硅烷基烯醇醚。1-烯烃在相似条件下的反应干净地导致了马尔可夫尼可夫和抗马尔可夫尼可夫氢化硅烷化产物的混合物,其中产物的比例随着亚氨基芳基中2,6-取代基的尺寸变大而越来越有利于后者。配合物(i- Pr PDI)CoCl 2仅提供用于各种
    DOI:
    10.1021/acscatal.6b0337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