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6-bis[1-(2,6-diisopropylphenylimino)ethyl]pyridine)Zn(II)Cl2 | 850939-89-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6-bis[1-(2,6-diisopropylphenylimino)ethyl]pyridine)Zn(II)Cl2
英文别名
2,6-bis[1-(2,6-diisopropylphenylimino)ethyl]pyridinezinc(II) chloride;Zn(iPrPDI)Cl2;dimpyrZnCl2;(2,6-(2,6-(i)Pr2C6H3N=CMe)2C5H3N)ZnCl2
(2,6-bis[1-(2,6-diisopropylphenylimino)ethyl]pyridine)Zn(II)Cl2化学式
CAS
850939-89-8
化学式
C33H43Cl2N3Zn
mdl
——
分子量
618.021
InChiKey
SZAWSNGBEPGARQ-HNZPQQFJ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6-bis[1-(2,6-diisopropylphenylimino)ethyl]pyridine)Zn(II)Cl2 在 potassium graphit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77%的产率得到dimpyrZnCl
    参考文献:
    名称:
    由二亚氨基吡啶配体稳定的还原的4和5配位的锌络合物的独特分子几何结构†
    摘要:
    用KC 8逐步还原二亚氨基吡啶(dimpyr)配合物dimpyrZnCl 2导致分子锌化合物dimpyrZnCl(2)和dimpyrZnCl(DMAP)(3,DMAP = 4-二甲基氨基吡啶),其特征在于X射线衍射和EPR光谱学。化合物2显示了由两个亚胺基均等连接的锌原子的不同寻常的近乎正方形的平面几何形状。X射线晶体学和EPR数据表明4p锌电子在非纯的dimmyr配体上有明显的离域。添加甲基锂后,2中的氯化物也可被甲基取代,生成化合物4,dimpyrZnMe。X射线晶体学研究和EPR光谱学表明,新型的烷基锌化合物在锌中心周围显示出近似正方形的平面几何形状,并且电子密度显着离域到了dimpyr配体上,类似于2。3的进一步还原生成化合物5 dimpyrZn(DMAP)2。对5的X射线衍射研究显示,在四坐标锌中心周围空前的跷跷板几何形状,并通过DFT计算支持了显着的电子密度转移至dimpyr配体。
    DOI:
    10.1039/c6dt02001a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庞大的双(亚氨基)吡啶基配体的铁,钴,铬,铜和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降冰片烯的乙烯聚合和乙烯基聚合中的催化行为
    摘要:
    铁,钴,铬,铜和锌配合物(3 – 7b)的螯合,笨重的2,6-双[1-(2,6-二异丙基苯基亚氨基)乙基]吡啶配体的合成,表征以及乙烯和降冰片烯的聚合行为(报道了1)或2,6-双[1-(1-(2,5-二叔丁基苯基亚氨基)乙基]吡啶配体(2)。钴配合物(4)的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钴中心的几何形状将变形为三角双锥型。铁,钴2,6-双[1-(2,5-二叔丁基苯基亚氨基)乙基吡啶配合物(3和4)与甲基铝氧烷(MAO)的反应导致高活性的乙烯聚合催化剂将乙烯转化为高度线性的聚乙烯(PE),而相应的铬配合物(5)被公开为对乙烯聚合的中等催化活性。在不同温度和Al / M(M = Fe,Co和Cr)比下评估比催化活性。此外,复合物3 - 5和的FeCl的相应的化合物2,氯化钴2(THF)1.5和的CrCl 3(THF)3也可以降冰片烯的催化乙烯基聚合用MAO活化并显示出良好的活性。但是,铜和锌络合物(6a–
    DOI:
    10.1016/j.molcata.2006.06.01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Bis(imino)pyridine Iron Dichloride, Monochloride, and Neutral Ligand Complexes:  A Combined Structural, Spectroscopic, and Computational Study
    作者:Suzanne C. Bart、Krzysztof Chłopek、Eckhard Bill、Marco W. Bouwkamp、Emil Lobkovsky、Frank Neese、Karl Wieghardt、Paul J. Chirik
    DOI:10.1021/ja064557b
    日期:2006.10.1
    ligand-centered radical (S(L) = (1)/(2)), accounting for the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S = (3)/(2) ground state. Continued reduction to ((i)PrPDI)FeL(n) (L = N(2), n = 1,2; CO, n = 2; 4-(N,N-dimethylamino)pyridine, n = 1) resulted in a doubly reduced bis(imino)pyridine diradical, preserving the ferrous ion. Both the computational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for the N,N-(dimethylamino)pyridine compound demonstrate
    已经通过光谱和计算方法研究了双(亚基)吡啶二卤化、单卤化物和中性配体化合物家族的电子结构。((i)PrPDI)FeCl(2) ((i)PrPDI = 2,6-(2,6-(i)Pr(2)C(6)H(3)) 的度量参数与穆斯堡尔光谱和磁性数据相结合)N=CMe)(2)C(5)H(3)N) 建立了一个由中性双(亚基)吡啶配体连接的高自旋亚中心。将这些数据与单电子还原产物 ((i)PrPDI)FeCl 的数据进行比较,再次证明了高自旋亚离子,但在这种情况下,S(Fe) = 2 属中心反磁耦合到以配体为中心的自由基 (S(L) = (1)/(2)),说明实验观察到的 S = (3)/(2) 基态。继续还原为 ((i)PrPDI)FeL(n) (L = N(2), n = 1,2; CO, n = 2; 4-(N,N-二甲氨基)吡啶,n = 1) 导致双(亚基)吡啶双自由基双基还原,保留亚离子。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