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bromo-p-carborane | 22784-32-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bromo-p-carborane
英文别名
——
2-bromo-p-carborane化学式
CAS
22784-32-3
化学式
C2H11B10Br
mdl
——
分子量
223.123
InChiKey
MPJYRFOFIHNZM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bromo-p-carborane 、 2-(3-hydroxyphenyl)propanenitrile 在 2-双环己基膦-2',6'-二甲氧基联苯potassium phosphate 、 dicyclohexyl-[2-(2,6-dimethoxyphenyl)phenyl]phosphane; methanesulfonic acid N-methyl-2-phenylaniline palladium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以79 %的产率得到rac‐2‐[O‐(1,12‐dicarba‐closo‐dodecaboran‐2‐yl)phenyl]propi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非诺洛芬的碳硼烷类似物表现出改善的抗肿瘤活性
    摘要:
    与非诺洛芬相比,带有腈基(3c和4c)或羧酸基团(3d和4d )的非诺洛芬的碳硼烷类似物显示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它们的抗肿瘤作用是通过抑制增殖和不依赖半胱天冬酶的细胞凋亡实现的。此外,它们在 COX-2 非表达细​​胞中同样有效,表明细胞内存在潜在的脱靶。
    DOI:
    10.1002/cmdc.202200583
  • 作为产物:
    描述:
    1,12-dicarba-closo-dodecaborane(12) 在 aluminum (III) chloride 作用下, 以 二硫化碳 为溶剂, 以70 %的产率得到2-bromo-p-carborane
    参考文献:
    名称:
    非诺洛芬的碳硼烷类似物表现出改善的抗肿瘤活性
    摘要:
    与非诺洛芬相比,带有腈基(3c和4c)或羧酸基团(3d和4d )的非诺洛芬的碳硼烷类似物显示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它们的抗肿瘤作用是通过抑制增殖和不依赖半胱天冬酶的细胞凋亡实现的。此外,它们在 COX-2 非表达细​​胞中同样有效,表明细胞内存在潜在的脱靶。
    DOI:
    10.1002/cmdc.20220058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B: B-Verb.12, 5.1.1, page 155 - 187
    作者:
    DOI:——
    日期:——
  • Stanko, V. I.; Klimova, A. I.; Belik, P. I., Zhurnal Obshchei Khimii, 1971, vol. 41, p. 332 - 333
    作者:Stanko, V. I.、Klimova, A. I.、Belik, P. I.、Butin, K. P.
    DOI:——
    日期:——
  • Stanko, V. I.; Gol'tyapin, Yu. V., Zhurnal Obshchei Khimii, 1969, vol. 39, p. 676 - 676
    作者:Stanko, V. I.、Gol'tyapin, Yu. V.
    DOI:——
    日期:——
  • Icosahedral carboranes. XIII. Halogenation of p-carborane
    作者:John Francis Sieckhaus、Nick S. Semenuk、Thomas A. Knowles、Hansjuergen Schroeder
    DOI:10.1021/ic50081a041
    日期:1969.11
  • Stanko, V. I.; Gol'tyapin, Yu. V., Zhurnal Obshchei Khimii, 1970, vol. 40, p. 115 - 118
    作者:Stanko, V. I.、Gol'tyapin, Yu. V.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