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DA 批准三种天然食用色素,食品行业迎来新变革!

  • FDA
  • 色素
  • 食品添加剂
佚名 前天 11:05

2025 年 5 月 9 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一则公告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湖面,在全球食品行业激起层层涟漪 —— 其正式批准Galdieria extract blue(蓝藻提取物)、Butterfly pea flower extract(蝶豆花提取物)、Calcium phosphate(磷酸钙)三种天然食用色素,同时加速淘汰石油基合成色素。这一举措被视为食品行业向 “清洁标签” 转型的重要信号,为食品制造商提供了更多安全、天然的选择,有望重塑食品行业的色彩格局;也引发了关于食品安全、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讨论。

三种天然色素的 “前世今生”

蓝藻提取物

蓝藻提取物(Galdieria extract blue),一种蓝色色素,源自一种极端嗜酸嗜热的单细胞红藻(Galdieria sulphuraria),属于红藻门,这种能在强酸、高温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蕴含着名为藻蓝蛋白的天然蓝色素。

藻蓝蛋白 | 图源:宾美生物

FDA已批准蓝藻提取物用于在非酒精饮料和饮料料中,果酒,水果冰沙,果汁,蔬菜汁,基于乳制品的冰沙,牛奶奶昔和奶油奶油,酸奶饮料,牛奶粉替代品和营养饮料,奶油糖果,柔软的糖果,奶油糖果,奶油糖果,奶油味和奶油味,甜点,冷冻水果,水冰和冰棍,明胶甜点,布丁、奶油冻,以及鲜奶油,酸奶,冷冻或液体奶精(包括非乳制品替代品)以及鲜奶油(包括非乳制品替代品)等 20 余类食品,为工业食品披上 “天然蓝” 的外衣。

由法国公司Fermentalg申报,其在2021年获得美国FDA GRAS认可。浙江宾美生物,是国内生产螺旋藻及藻蓝蛋白的企业之一,产品涵盖天然色素、功能配料、天然成分等多个领域。

蝶豆花提取物

蝶豆花提取物(Butterfly pea flower extract)是一种蓝色色素,源自豆科植物蝶豆(Clitoria ternatea,俗称蝴蝶豌豆、蓝蝶花)的花瓣,通过水提取蝶豌豆植物的干花瓣制成,核心成分是花青素

蝶豆花提取物随着pH变化,颜色从蓝色至蓝紫色,遇酸变紫色/粉色。可用于调配各种色调,包括明亮的蓝色、浓郁的紫色和自然的绿色。

图源:Sensient Colors LLC 

FDA已批准用于运动饮料、水果饮料、果蔬汁、酒精饮料、乳饮料、即饮茶、营养饮料、口香糖、糖果、涂层坚果、冰淇淋和酸奶。由Sensient Colors LLC 公司的申请获得批准,扩大应用范围到即食谷物、饼干、混合零食、硬椒盐脆饼、原味薯片(重组或烘烤)、原味玉米片、玉米饼片和多谷物薯片。

磷酸钙

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FDA批准磷酸钙一种白色色素,获准用于即食鸡肉产品、白色融化糖、甜甜圈糖和涂层糖果用糖。该申请是由新泽西州克兰伯里的Innophos 公司提交。

根据我国GB 2760-202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用磷酸钙的种类包括磷酸三钙、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单磷酸钙等。它们的来源分为天然和合成两类:天然来源包括牛奶、乳制品、鱼类、蔬菜等;合成来源主要是通过磷矿石与酸反应,或由氢氧化钙与磷酸反应制得。不同形式的磷酸钙在食品中作为水分保持剂、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稳定剂、凝固剂、抗结剂等应用广泛。

此次批准并非孤立事件,而是 FDA “去石油化” 战略的关键落子。根据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 (《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Chapter VII, section 721),色素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前须经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以确定其安全性。此次FDA对于3大天然色素的批准,扩大了天然色素的使用范围。2025 年 4 月,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联合 FDA 宣布,将逐步淘汰食品中的石油基合成色素,理由是这类物质可能加剧儿童肥胖、多动症等健康问题。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Marty Makary表示:“4月22日,我曾表示 FDA 将很快批准几种新的色素添加剂,并将加快对其他添加剂的审查。我很高兴地向大家报告,我们兑现了承诺。为了尽快公布这些决定,FDA的工作人员一直在迅速行动,这突出表明了我们的严肃意图,即在食品供应中摒弃基于石油的染料,并提供来自天然的新色素。”

长期以来,美国食品行业大量依赖合成的石油基染料。这些染料不仅没有营养价值,还潜藏着健康风险。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秘书罗伯特・肯尼迪直言:“FDA正在淘汰这些染料,批准安全、天然的替代品,守护家庭健康,推动消费者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在 FDA 设定的时间框架内,越来越多美国食品制造商已着手逐步淘汰石油基食品染料。

行业震荡:天然替代的机遇与挑战

千亿市场的绿色转型机遇

益普索 2024 年调研显示,78% 的美国消费者愿意为 “天然色素” 食品支付溢价,其中千禧一代和 Z 世代对 “清洁标签” 的敏感度最高。这直接催生了功能性食品的新赛道 —— 例如,添加藻蓝蛋白的植物基饮料宣称 “富含抗氧化剂”,蝶豆花染色的谷物棒主打 “无人工添加”,磷酸钙增白的即食鸡肉制品则强调 “天然来源”。

法国 Fermentalg 的藻蓝蛋白提取技术,通过优化红藻培养条件,将色素产率提升至传统方法的 3 倍;Sensient Colors 开发的微胶囊包埋技术,解决了花青素遇光易分解的难题,使蝶豆花色素在薯片烘焙过程中保留率超过 90%。这些创新不仅突破了天然色素的应用瓶颈,更催生了新的产业链 —— 从微生物发酵设备到食品级色素纯化系统,相关企业迎来投资热潮。

欧盟早于 2010 年便立法限制合成色素使用,此次美国跟进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启动天然色素审批加速程序,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也于 2025 年 5 月召开专题研讨会,探讨藻蓝蛋白、栀子蓝等天然色素的国产化路径。一场围绕 “色彩主权” 的全球竞赛,正在食品行业悄然展开。

转型阵痛: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鸿沟

与合成色素相比,天然色素对光、热、pH 值更为敏感。例如,藻蓝蛋白在酸性饮料中会逐渐褪色,需复配柠檬黄(合成色素)才能保持色泽稳定,但这与 “去合成化” 目标相悖。食品工程师们不得不重新设计配方,通过添加螯合剂、调整加工工艺(如低温杀菌)来延长色素保质期,这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15%-20%。

蝶豆花提取物依赖东南亚种植园的原料供应,2025 年越南暴雨导致蝶豆花开荒量减少 30%,直接引发全球色素价格波动;蓝藻提取物的工业化生产需专用发酵罐,目前全球仅有 5 家企业具备量产能力,产能瓶颈使得其价格高达合成色素的 5-8 倍。这种供应链的脆弱性,迫使食品企业在成本控制与原料稳定性之间艰难平衡。

FDA 虽批准三种色素,但未明确其在复合食品中的最高使用限量。例如,蝶豆花提取物与铁强化剂同时添加时,可能产生沉淀,但现行法规未对此作出规范。行业协会警告称,若缺乏统一标准,企业可能因 “过度添加” 面临诉讼风险,而制定全球通行的天然色素检测方法(如藻蓝蛋白的 HPLC 定量标准)已成为当务之急。

争议交锋:健康效益与产业成本的博弈

支持者:

HHS 部长 Robert F. Kennedy Jr. 是 “去合成化” 的坚定倡导者,他在政策发布会上痛斥石油基色素为 “食品中的化学毒药”:“这些物质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却被悄悄添加到儿童零食中,这是对下一代的健康犯罪。” 临床研究显示,合成色素中的日落黄、诱惑红可能干扰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而天然色素的安全性已通过多项毒理学实验验证 —— 例如,藻蓝蛋白的急性毒性试验显示,其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 2000mg/kg,远高于食品添加剂安全阈值。

消费者权益组织 “清洁食品运动” 的数据显示,自 2024 年 FDA 释放政策信号以来,美国市场天然色素食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 42%,而含合成色素的零食销量下降 17%。该组织创始人 Amy Young 认为:“这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消费者正在用钱包支持更健康的食品体系。”

反对者:

国际色素制造商协会(ICMA)则对政策提出质疑,其技术总监 Dr. Michael Smith 指出:“天然色素替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简单的‘一对一替换’。” 该协会调研显示,仅美国糖果行业若全面改用天然色素,每年成本将增加 23 亿美元,而这些成本最终将转嫁至消费者。更严峻的是,天然色素的色域有限 —— 例如,目前尚未找到能完全替代诱惑红(用于肉制品着色)的天然成分,这可能导致培根、香肠等产品因 “颜色失真” 引发消费者抵触。

食品企业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百事可乐在 2024 年试点用蝶豆花提取物替代合成蓝色素时发现,其旗下某款运动饮料的货架期从 12 个月缩短至 6 个月,退货率上升 9%;通用磨坊的即食谷物产品更换天然色素后,因颜色不均引发 37 起消费者投诉。这些案例表明,天然色素的商业化之路仍需克服重重技术障碍。

未来展望:天然色素的进化路径

合成生物学正在改写天然色素的生产逻辑。美国 Ginkgo Bioworks 公司通过基因编辑酵母,实现了藻蓝蛋白的微生物合成,成本较传统提取法降低 70%;日本味之素开发的 “细胞工厂” 技术,利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生产花青素,产量是自然种植的 50 倍。这些颠覆性技术,可能在 5-10 年内解决天然色素的产能与成本难题。

面对天然色素的监管空白,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计划于 2026 年启动《天然食用色素通用标准》制定工作,重点解决定义模糊、检测方法不统一等问题。与此同时,各国正探索差异化政策 —— 欧盟拟对天然色素企业提供 15% 的税收减免,中国则将天然色素研发纳入 “十四五” 食品科技专项,试图通过政策红利加速产业升级。

食品企业正在通过营销创新扭转消费者对 “天然色” 的偏见。例如,日清推出的 “彩虹蔬菜脆片”,用甜菜红、姜黄、螺旋藻蓝等天然色素调配出缤纷色彩,并在包装上标注每种颜色对应的蔬菜来源;好时巧克力推出 “天然色素实验室” 互动体验,消费者可通过 AR 技术观察蝶豆花色素在不同 pH 环境中的变色过程。这种从 “告知” 到 “体验” 的转变,正在重构公众对食品色彩的价值判断。

结语

FDA 批准三种天然色素,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食品价值观的革命 —— 当我们不再满足于用化学染料装点食物,而是追求色彩与营养的统一、美味与健康的平衡,食品行业便真正站在了 “以人为中心” 的新起点。正如 FoodNavigator 的评论所言:“这不是简单的色素替代,而是对‘我们究竟该吃什么’的重新作答。”

当然,革命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从石油基到天然源的转型,需要技术突破的勇气、政策引导的智慧,更需要消费者与产业界的共同耐心。或许正如蓝藻提取物的发现历程所示 —— 那些在极端环境中孕育的生命奇迹,终将在时间的淬炼中,为食品行业染上最纯净的色彩。

【免责声明】发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业内人士投稿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公开资源,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所有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和交流使用。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