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染料是一类分子结构较为复杂的含硫染料,主要由某些芳胺、氨基酚类等有机化合物与硫磺或多硫化钠一起加热硫化而成。这些染料通常不溶于水,在染色时需先在硫化钠或碱性保险粉溶液中还原成隐色体,再经纤维吸收后氧化显色。根据不同的染色条件,可分为硫化染料和硫化还原染料两类:前者使用硫化钠作还原剂,后者则采用保险粉作为还原剂,其染色牢度和性能介于两者之间,属于较高级的硫化染料。
1873年,Groissant等人首次将多硫化钠熔融制成最初的硫化染料。我国自1918年起开始生产此类染料,并主要用于植物纤维的染色。这些染料分子内含有硫原子,与还原剂如硫化钠反应后变成可溶性胶体,使纤维上色;再经空气氧化成为非溶解性的染料。这类染料色彩不够鲜艳,会使织物变脆,但一般耐洗耐磨。
此外,还存在一种可溶性硫化染料,能够直接溶于水,使用更为方便。生成的硫化染料为各反应阶段的混合物。自1950年后出现了连续微粒子化的硫化染色法;然而由于同期反应性和高级直接染料,尤其是耐光性直接染料的出现,使得硫化染料销售有所下滑。尽管如此,由于其低成本等因素,该类染料仍在使用。
硫化染料因其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耐洗耐磨而受到欢迎,尤其在农村用户中更为普遍。然而,这类染料也有一些缺点:色彩不够鲜艳,色谱不全,缺乏优良的红色和紫色;上色力低,需用较多染料才能达到所需色泽,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不过至今仍是我国产量最大且使用最为广泛的染料之一。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结构式图片 |
---|---|---|---|---|
还原兰43 | 4-carbazol-3-ylimino-cyclohexa-2,5-dienone | 1327-79-3 | C18H12N2O |
|
苯甲腈 | benzonitrile | 100-47-0 | C7H5N |
|
硫化蓝7 | 4-(4-Amino-3-methyl-anilino)-phenol | 6219-89-2 | C13H14N2O |
|
硫化绿3 | 8-anilino-5-(4-hydroxy-anilino)-naphthalene-1-sulfonic acid | 82-31-5 | C22H18N2O4S |
|
硫化红11 | Einecs 267-761-0 | 67923-45-9 | C38H16N4O4S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