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使用 X 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以及 DFT 计算的组合来探索氢键现象。三种咪唑基膦 R(2)PImH(ImH = 咪唑-2-基,R = 叔丁基、异丙基、苯基、1a-1c)和缺乏咪唑的对照膦 (i-Pr)(2)PhP (1d)用于制备一系列 Cp*Ir(L(1))(L(2))(膦) 形式的配合物。此外,为了抑制与任一咪唑氮 1e 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制备了 1b 的二(异丙基)咪唑基类似物及其双 (15)N 标记的同位素异构体,以探索每个咪唑氮上的键合相互作用。当使用咪唑基膦配体 1b 时,可以看到转移氢化速率的适度提高。二氯配合物 (L(1) = L(2) = Cl, 2a-2c, 2e) 显示了分子内氢键,如四个 X 射线结构和各种 NMR 和 IR 数据所揭示的。值得注意的是,氢化物氯化物复合物 [L(1) = H, L(2) = Cl, 3a-3c 和 3e-((15)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