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η(5)-C5H5)Fe(η(5)-C5H4C(Me)=NNHC6H3-2,4-(NO2)2) | 159158-18-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η(5)-C5H5)Fe(η(5)-C5H4C(Me)=NNHC6H3-2,4-(NO2)2)
英文别名
——
(η(5)-C5H5)Fe(η(5)-C5H4C(Me)=NNHC6H3-2,4-(NO2)2)化学式
CAS
159158-18-6
化学式
C18H16FeN4O4
mdl
——
分子量
408.196
InChiKey
CUXNUIILILXAL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η(5)-C5H5)Fe(η(5)-C5H4C(Me)=NNHC6H3-2,4-(NO2)2) 反应 8.0h, 以87%的产率得到iron(III) 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茂铁-肼席夫碱的结构研究、Hirshfeld 表面分析和 DFT 计算:一种用于选择性制备 Fe2O3 纳米颗粒的新型前驱体
    摘要:
    摘要 二茂铁基肼席夫碱 (FHS) 是通过乙酰二茂铁与 2, 4-二硝基苯肼以 1:1 M 的化学计量比在 70 °C 下反应 4 小时合成的。席夫碱的晶体结构是通过单晶 X 射线衍射 (XRD) 技术确定的。该化合物在四方晶系中结晶,空间群为 I41/a。此外,产品的物理性质通过 FT-IR、UV-Vis 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进行了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使用 Hirshfeld 表面分析研究了分子间相互作用。Fe2O3 纳米粉体 (S1) 是通过二茂铁基 2, 4-二硝基苯肼 (FHS) 在 800 °C 下热分解合成 8 小时合成的。根据TG数据,选择800℃作为反应温度。通过 PXRD 和 FT-IR 技术研究了所制备化合物的微晶性质和相纯度。结构分析由 FullProf 程序执行,采用具有恒定比例因子的轮廓匹配。结果表明,图案具有空间群R 3 - C 的主要六边形结构
    DOI:
    10.1016/j.molstruc.2019.06.109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酰基二茂铁2,4-二硝基苯肼硫酸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η(5)-C5H5)Fe(η(5)-C5H4C(Me)=NNHC6H3-2,4-(NO2)2)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茂铁-肼席夫碱的结构研究、Hirshfeld 表面分析和 DFT 计算:一种用于选择性制备 Fe2O3 纳米颗粒的新型前驱体
    摘要:
    摘要 二茂铁基肼席夫碱 (FHS) 是通过乙酰二茂铁与 2, 4-二硝基苯肼以 1:1 M 的化学计量比在 70 °C 下反应 4 小时合成的。席夫碱的晶体结构是通过单晶 X 射线衍射 (XRD) 技术确定的。该化合物在四方晶系中结晶,空间群为 I41/a。此外,产品的物理性质通过 FT-IR、UV-Vis 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进行了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使用 Hirshfeld 表面分析研究了分子间相互作用。Fe2O3 纳米粉体 (S1) 是通过二茂铁基 2, 4-二硝基苯肼 (FHS) 在 800 °C 下热分解合成 8 小时合成的。根据TG数据,选择800℃作为反应温度。通过 PXRD 和 FT-IR 技术研究了所制备化合物的微晶性质和相纯度。结构分析由 FullProf 程序执行,采用具有恒定比例因子的轮廓匹配。结果表明,图案具有空间群R 3 - C 的主要六边形结构
    DOI:
    10.1016/j.molstruc.2019.06.10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ctivation of σ(C-H) bonds in ferrocenylhydrazones derived from acetylferrocene
    作者:Concepción López、Ramón Bosque、Xavier Solans、Mercè Font-Bardia
    DOI:10.1016/s0022-328x(97)00388-4
    日期:1997.12
    [Pd[(η5-C5H3)-C(CH3)=N-NHR]Fe(η5-C5H5)(μ-Cl)]2 (2). Addition of triphenylphosphine (PPh3) to benzene suspensions of compounds 2, produced the cleavage of the di-μ-chlorobridges and the formation of [Pd[(η5-C5H3)-C(CH3)=N-NHR]Fe(η5-C5H5)Cl(PPh3)] (3). NMR studies (1H and 31P) on compound 3 revealed the formation of a (5,5) bicyclic system derived from the fusion of a five-membered palladacycle and the
    新颖ferrocenylhydrazones的合成和表征:[(η 5 -C 5 H ^ 5)的Fe(η 5 -C 5 H ^ 4)-C(CH 3)= N-NHR](R = C 6 H ^ 4 -4- NO 2(1a),C 6 H 4 -4-Cl(1b),C 6 H 4 -2-CH 3(1c),C 6 H 3 -2,4-(NO 2)2(1d)或C 6小时描述了3 -2,5-Cl 2(1e))。这些化合物在甲醇用Na反应2(的PdCl 4)和乙酸合物以1:1:在室温下1的摩尔比,得到的二- μ -chlorobridged环配合物:[PD [(η 5 -C 5 H ^ 3)-C(CH 3)= N-NHR]的Fe(η 5 -C 5 H ^ 5)(μ -Cl)] 2(2)。将三苯基膦(PPh 3)加至化合物2的苯悬浮液中,产生的二-裂解μ -chlorobridges和的形成[PD [(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