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hloro-(1,3-bis(4-methyl-2-pyridylimino)isoindolate)palladium(II) | 845513-62-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hloro-(1,3-bis(4-methyl-2-pyridylimino)isoindolate)palladium(II)
英文别名
——
chloro-(1,3-bis(4-methyl-2-pyridylimino)isoindolate)palladium(II)化学式
CAS
845513-62-4
化学式
C20H16ClN5Pd
mdl
——
分子量
468.254
InChiKey
LPQLEJLMYLLHAD-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氨基-4-甲基吡啶1,2-二氰基苯三乙胺 、 calc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正丁醇 为溶剂, 反应 48.0h, 生成 chloro-(1,3-bis(4-methyl-2-pyridylimino)isoindolate)palladium(II)
    参考文献:
    名称:
    1,3-双(2-芳基亚氨基)异吲哚基钯(II)络合物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取代动力学、DNA/蛋白质结合和分子对接方法
    摘要:
    一系列 1,3-双(2-芳基亚氨基)异吲哚啉 Pd(II) 络合物核心即;氯代(1,3-双(2-吡啶亚氨基)异吲哚啉)钯(II), Pd1 , 氯代(1,3-双(4-甲基-2-吡啶亚氨基)异吲哚啉)钯(II), Pd2 , 氯代(1,合成了3-双(2-吡啶亚氨基)苯( f )异吲哚啉)钯(II)、Pd3和氯化(1,3-双(1-异喹啉亚氨基)异吲哚啉)钯(II)、Pd4,并对其进行了适当表征和晶体结构Pd2的阐明。硫脲配体Tu、Dmtu和Tmtu取代氯配体的动力学和机理,来自配合物在伪一级条件下进行研究。使用停流分析仪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分析。大多数配合物的反应都经过两个连续的步骤,但Pd4除外,仅显示一个步骤。取代率遵循以下顺序:Pd1 > Pd2 > Pd3 > Pd4,这是由于不同程度的空间影响以及顺式/反式上的甲基化和苯并环化引起的 σ-/π-供体-BPI 吡啶基环的位置。Pd(II)
    DOI:
    10.1016/j.ica.2023.12173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Bis(2‐pyridylimino)‐ isoindolatopalladium Complexes
    作者:Bettina Siggelkow、Markus B. Meder、Christian H. Galka、Lutz H. Gade
    DOI:10.1002/ejic.200400179
    日期:2004.9
    the crude product 2b with aqueous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dinuclear carbonato-bridged complex [(11-Me-BPI)Pd}2(μ-CO3)] (3)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an X-ray structure analysis. Reaction of 11-Br-BPI (1c) with a large excess (6 equiv.) of the acetylenes Me3SiCCH, Ph3SiCCH and PhCCH under Sonogashira conditions gave the alkynylated derivatives 11-(Me3SiCC)-BPI (4a), 11-(Ph3SiCC)-BPI
    双(2-吡啶基)异吲哚生物(10-Me)-BPI(1a)、(11-Me)-BPI(1b)、(11-Br)-BPI(1c)、(4-Me)-的反应BPI (1d) 和 4-Me-10-tBuBPI (1e) 与 [PdCl2(PhCN)2] 和三乙胺在苯中得到方形平面 (II) 配合物 [PdCl(10-Me)-BPI}] ( 2a), [PdCl(11-Me)-BPI}] (2b), [PdCl(11-Br)-BPI}] (2c), [PdCl(4-MeBPI)] (2d) 和 [PdCl( 4-Me-10-tBuBPI)] (2e),分别。用碳酸溶液萃取粗产物 2b 导致形成双核碳桥络合物 [(11-Me-BPI)Pd}2(μ-CO3)] (3),其特征在于 X-射线结构分析。11-Br-BPI (1c) 与大量过量(6 当量)的乙炔 Me3SiCCH、Ph3SiCCH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