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91412-42-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91412-42-7
化学式
C27H50O3P2SiW
mdl
——
分子量
696.575
InChiKey
HWKCVKTYLNUZQ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硅烷氘代甲苯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HH与Si-H Sigma-Bond在16e金属碎片上的配位和活化的比较。有机硅烷,N(2)和乙烯加成到Ag(G)的络合物W(CO)(3)(PR(3))(2)和后者的动态NMR行为。
    摘要:
    复杂配合物M(CO)(3)(PCy(3))(2)(M = Mo,W)的可变温度(31)P {(1)H} NMR光谱表明动态行为,如下面的坍塌所证明-20摄氏度的单线态转换为AB信号,再加上移位的单线态。膦的不等价性可能是由于存在构象异构体,该构象异构体是由于MP键的旋转受阻或不太可能是具有假顺式PCy(3)配体的几何异构体。对W(CO)(3)(PR(3))(2)(R = iPr,Cy)的配位化学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在W(CO)(3)的反应中干净地形成了桥接二氮配合物[W(CO)(3)(PiPr(3))(2)](2)(&mgr; -N(2))(1) )(PiPr(3))(2)与N(2)。对配合物1进行了结构表征,并与其他桥联的钨二氮化合物进行了比较。合成了乙烯配合物W(CO)(3)(PCy(3))(2)(eta(2)-C(2)H(4))(2)并通过X射线晶体学进行了表征,以便进行比较乙烯与H(2)的结合方式
    DOI:
    10.1021/ic960870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