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romo(N-(4-nitrophenyl)((pyridin-2-yl)methan)imine)(triphenylphosphane)copper(I) | 1373312-42-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romo(N-(4-nitrophenyl)((pyridin-2-yl)methan)imine)(triphenylphosphane)copper(I)
英文别名
——
bromo(N-(4-nitrophenyl)((pyridin-2-yl)methan)imine)(triphenylphosphane)copper(I)化学式
CAS
1373312-42-5
化学式
C30H24BrCuN3O2P
mdl
——
分子量
632.963
InChiKey
ADDHRFLKOPNXDI-JIHFSCHT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苯基膦2-<(4-nitrophenyl)iminomethyl>pyridine 、 copper(I) bromide 以 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以85%的产率得到bromo(N-(4-nitrophenyl)((pyridin-2-yl)methan)imine)(triphenylphosphane)copper(I)
    参考文献:
    名称:
    由超分子相互作用支持的离散铜 (I) 四面体复合二聚体的固体和溶液中的光谱证据
    摘要:
    首次研究了铜 (I) 四面体络合物 ([Cu(N-{4-nitrophenyl}pyridine-2-yl-methanimine)(PPh3)Br]) 的自缔合。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建立了由超分子π-π堆积和C-H···Br相互作用支持的离散二聚体的形成。1D 和 2D NMR 技术被用于该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结构表征。意外的 1H–1H NOE 效应与溶液中二聚体的存在相一致,其结构复制了晶体中的结构。通过 VT-1H NMR 光谱获得的二聚常数可以确定自缔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即 ΔS = –0.67 ± 0.21 cal mol–1 K–1,ΔH = –2.00 ± 0.05 kcal mol–1 和 ΔG( 298 K) = –1.79 kcal mol–1。因此,该关联过程是由焓驱动的。
    DOI:
    10.1002/ejic.20110135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ect of non-covalent self-dimerization on the spectroscopic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ixed Cu(<scp>i</scp>) complexes
    作者:Joaquín Cáceres-Vásquez、Danilo H. Jara、Juan Costamagna、Fabián Martínez-Gómez、Carlos P. Silva、Luis Lemus、Eleonora Freire、Ricardo Baggio、Cristian Vera、Juan Guerrero
    DOI:10.1039/d2ra05341a
    日期:——
    substituent effects. This confirms th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Cu(I) complexes are usually more influenced by steric effects than by the inductive effects of substituents of the ligands. In fact,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non-covalent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 the structuring of the coordination geometry around the Cu centre and in the coordinative stability to avoid dissociative
    一系列具有 ([Cu( N -4- R }pyridine-2-yl-methanimine)(PPh 3 )Br])配方的六种新 Cu( I ) 配合物,其中R对应于供体或受体对位取代基,已被合成并用于研究自缔合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在所有配合物中,填料都是由超分子π堆积和氢键形成的二聚体组织而成的。1个几种浓度的 H-NMR 实验表明,所有复合物在溶液中都经历快速自缔合单体-二聚体平衡,而亚胺配体特定质子中共振频率向高场或低场的变化允许确定二聚体具有相似的结构那些在晶中发现的。该自缔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是根据二聚化常数计算的,二聚化常数通过 VT- 1 H-NMR 实验针对不同温度下的几种浓度确定。K D值(4.0 至 70.0 M -1范围)、Δ H(-1.4 至 -2.6 kcal mol -1范围)、Δ S(-0.2 至 2.1 cal mol -1 K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