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若要评估空间,电子和合成因素的影响,RuHCl(CO)[P(i)Pr(2)(3,5-(CF(3))(2)C(6)H(3)的合成))](2),并将其对Cl-的路易斯酸度与RuHCl(CO)(P(i)Pr(3))(2)进行比较。在此合成中,Na(2)CO(3)被证明比NEt(3)更有效,因为Na +可以更好地掩盖潜在配体Cl-的亲核性。对无氢化物RuCl(2)(CO)(P(i)Pr(2)Me)(2)的X射线结构测定表明它为二聚体,并且该固态结构在溶液中持续存在,但作为几种不同的异构体 RuHCl(CO)(P(i)Pr(2)Me)(3)的合成表明,这种较小的磷化氢中的三个可以簇拥在Ru周围,但是动态NMR光谱显示一个磷化氢被弱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