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具有“可切换型”荧光探针,其仅在目标蛋白位置诱导荧光特性(如强度和/或波长)发生变化,特别适用于选择性检测或成像蛋白质。然而,设计此类智能探针的策略仍然非常有限。本文中,我们报告了一种生成特异性蛋白“开启”荧光探针的新机制。我们的方法使用了一种由荧光团和蛋白配体组成的两亲性、自组装化合物。在没有目标蛋白的情况下,探针在水溶液中形成自组装聚集体,由于有效的淬灭作用,几乎不显示荧光。另一方面,它通过识别诱导的探针解组装对目标蛋白产生明亮的荧光。基于此策略,我们成功开发了三种类型的荧光探针,它们允许通过“开启”发射信号检测碳酸酐酶、链霉抗生物素蛋白和胰蛋白酶。预计目前的超分子方法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特异性蛋白可切换型荧光探针,可用于多种应用,如诊断和分子成像。
- **详细说明**:
- **术语一致性**:确保所有专业术语(如“fluorescence probes”、“amphiphilic”、“self-assembling”等)在中文中有准确对应的翻译,并保持一致性。
- **准确性**:
- “carbonic anhydrase”译为“碳酸酐酶”。
- “avidin”译为“链霉抗生物素蛋白”。
- “trypsin”译为“胰蛋白酶”。
- **句子流畅性**:
- 将英文中的长句拆分为更易于理解的中文短句,例如将英文的复合句转化为多个衔接自然的中文句子。
- 使用常见的连接词(如“然而”、“同时”、“因此”等)以增强逻辑性和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