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Au(III)(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Cl2]Cl | 917249-14-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Au(III)(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Cl2]Cl
英文别名
[Au(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Cl2]Cl;[Au(DPP)Cl2]Cl
[Au(III)(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Cl2]Cl化学式
CAS
917249-14-0
化学式
C24H16AuCl2N2*Cl
mdl
——
分子量
635.73
InChiKey
CZEXSQLUUXKTBE-UHFFFAOYSA-K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Au(III)(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Cl2]Cl 在 sod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aq. buffer 为溶剂, 生成 [Au(DPP)(Tu)2]3+
    参考文献:
    名称:
    对一些四配位和五配位的金(III)配合物的稳定性,亲核取代反应,DNA / BSA相互作用,细胞毒活性,DFT和分子对接的研究
    摘要:
    两个金(III)络合物,方形[Au(DPP)Cl 2 ] +(1)和扭曲的方形金字塔形[Au(DMP)Cl 3 ](2)(其中DMP = 2,9-dimethyl-1,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研究了10-菲咯啉和DPP = 4,7-二苯基-1,10-菲咯啉)。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它们在水和缓冲溶液(25 mM Hepes,30 mM NaCl,pH = 7.2)中的稳定性,同时通过CV证实了它们的氧化还原稳定性。配合物1和2与生物学上相关的配体(例如硫脲(Tu),鸟苷5'-单磷酸(5'-GMP),谷胱甘肽(GSH)和L-蛋氨酸(L-Met),是通过拟流一级条件作为配体浓度和温度的函数,通过停流技术进行研究的。根据激活参数的值,所有研究的反应均遵循缔合取代机制。复合物1和2的DNA结合研究是通过UV-Vis和荧光光谱和粘度测量以及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的。实施密度泛函理论(D
    DOI:
    10.1039/d0nj02037k
  • 作为产物:
    描述:
    potassium tetrachloroaurate(III) 、 4,7-二苯基-1,10-菲罗啉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Au(III)(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Cl2]Cl
    参考文献:
    名称:
    对一些四配位和五配位的金(III)配合物的稳定性,亲核取代反应,DNA / BSA相互作用,细胞毒活性,DFT和分子对接的研究
    摘要:
    两个金(III)络合物,方形[Au(DPP)Cl 2 ] +(1)和扭曲的方形金字塔形[Au(DMP)Cl 3 ](2)(其中DMP = 2,9-dimethyl-1,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研究了10-菲咯啉和DPP = 4,7-二苯基-1,10-菲咯啉)。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它们在水和缓冲溶液(25 mM Hepes,30 mM NaCl,pH = 7.2)中的稳定性,同时通过CV证实了它们的氧化还原稳定性。配合物1和2与生物学上相关的配体(例如硫脲(Tu),鸟苷5'-单磷酸(5'-GMP),谷胱甘肽(GSH)和L-蛋氨酸(L-Met),是通过拟流一级条件作为配体浓度和温度的函数,通过停流技术进行研究的。根据激活参数的值,所有研究的反应均遵循缔合取代机制。复合物1和2的DNA结合研究是通过UV-Vis和荧光光谱和粘度测量以及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的。实施密度泛函理论(D
    DOI:
    10.1039/d0nj02037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ect of heterocyclic diimine ligands with donor and acceptor substituents on the spectroscopic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u(III) complexes
    作者:M. A. Ivanov、M. V. Puzyk、T. A. Tkacheva、K. P. Balashev
    DOI:10.1134/s1070363206020010
    日期:2006.2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series of Au(III) complexes with heterocyclic diimine ligands [Au(N<^>N)Cl-2)](+), where (N<^>N) = 2,2'-bipyridine (Bipy), 4,4'-dimethyl-2,2'-bipyridine (DmBipy), 2,2'-biquinoline (Bqx), 1,10-phenanthroline (Phen), 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 (DmPhen), and 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 (DphPhen), were characterized by H-1 NMR, electronic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spectroscopy and also by cyclic voltammetry. The influence of donor and acceptor substituents on the spectroscopic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Au(III) complexes was reveale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