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h3P)2N][Fe3(CO)9(μ3-SFeCp(CO)2)] | 224194-20-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h3P)2N][Fe3(CO)9(μ3-SFeCp(CO)2)]
英文别名
——
[(Ph3P)2N][Fe3(CO)9(μ3-SFeCp(CO)2)]化学式
CAS
224194-20-1
化学式
C16H5Fe4O11S*C36H30NP2
mdl
——
分子量
1167.25
InChiKey
IEINTFGRMJWFK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h3P)2N][Fe3(CO)9(μ3-SFeCp(CO)2)]甲苯 为溶剂, 生成 cyclopentadienyl iron(II) dicarbonyl dimer 、 [bis(triphenylphosphine)iminium]2[Fe3(CO)9(μ3-S)] 、 [(Ph3P)2N]2[Fe5(CO)14(μ3-S)]
    参考文献:
    名称:
    巯基桥联的四核簇复合物[(Ph3P)2N] [Fe3(CO)9 {μ3-SFeCp(CO)2}]的合成,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质
    摘要:
    摘要[CpFe(CO)2 THF] BF 4与[(Ph 3 P)2 N] 2 [Fe 3(CO)9(μ3 -S)](1)的反应产生了新的簇[[Ph 3 P )2 N] [Fe 3(CO)9 {μ3 -SFeCp(CO)2}](2),由与CpFe(CO)2的铁原子配位的Fe 3(CO)9 S片段组成。通过1 H和13 C NMR,质谱,元素分析,循环伏安法和单晶X射线结构测定来表征化合物2。相对于Ag ∣ AgCl,化合物2在0.19 V时经历准可逆氧化。通过对yl进行2的化学氧化,生成已知的簇Fe 3(CO)9(μ3 -S)2。2的热解生成已知的化合物[CpFe(CO)2] 2,[(Ph 3 P)2 N] 2 [Fe 3(CO)9(μ3 -S)]和[(Ph 3 P)2 N ] 2 [Fe 5(CO)14(μ3 -S)2](3),通过IR和质谱法鉴定。
    DOI:
    10.1016/s0020-1693(98)00390-9
  • 作为产物:
    描述:
    cyclopentadienyldicarbonyl(tetrahydrofuran)iron(II) tetrafluoroborate 、 [bis(triphenylphosphine)iminium]2[Fe3(CO)9(μ3-S)]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86%的产率得到[(Ph3P)2N][Fe3(CO)9(μ3-SFeCp(CO)2)]
    参考文献:
    名称:
    巯基桥联的四核簇复合物[(Ph3P)2N] [Fe3(CO)9 {μ3-SFeCp(CO)2}]的合成,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质
    摘要:
    摘要[CpFe(CO)2 THF] BF 4与[(Ph 3 P)2 N] 2 [Fe 3(CO)9(μ3 -S)](1)的反应产生了新的簇[[Ph 3 P )2 N] [Fe 3(CO)9 {μ3 -SFeCp(CO)2}](2),由与CpFe(CO)2的铁原子配位的Fe 3(CO)9 S片段组成。通过1 H和13 C NMR,质谱,元素分析,循环伏安法和单晶X射线结构测定来表征化合物2。相对于Ag ∣ AgCl,化合物2在0.19 V时经历准可逆氧化。通过对yl进行2的化学氧化,生成已知的簇Fe 3(CO)9(μ3 -S)2。2的热解生成已知的化合物[CpFe(CO)2] 2,[(Ph 3 P)2 N] 2 [Fe 3(CO)9(μ3 -S)]和[(Ph 3 P)2 N ] 2 [Fe 5(CO)14(μ3 -S)2](3),通过IR和质谱法鉴定。
    DOI:
    10.1016/s0020-1693(98)00390-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