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1-(4-nitrophenyl)-2-((5-(pyridin-4-yl)-4H-1,2,4-triazol-3-yl)thio)ethan-1-one
1-(4-nitrophenyl)-2-((5-(pyridin-4-yl)-4H-1,2,4-triazol-3-yl)thio)ethan-1-one | 84702-16-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nitrophenyl)-2-((5-(pyridin-4-yl)-4H-1,2,4-triazol-3-yl)thio)ethan-1-one
英文别名
1-{4-nitrophenyl}-2-{[5-(4-pyridinyl)-4H-1,2,4-triazol-3-yl]sulfanyl}ethanone;1-(4-nitrophenyl)-2-[(5-pyridin-4-yl-1H-1,2,4-triazol-3-yl)sulfanyl]ethanone
CAS
84702-16-9
化学式
C
15
H
11
N
5
O
3
S
mdl
——
分子量
341.35
InChiKey
MYIOWUKNUZIJC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5
重原子数:
24.0
可旋转键数:
6.0
环数:
3.0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
拓扑面积:
114.67
氢给体数:
1.0
氢受体数:
7.0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4-nitrophenyl)-2-((5-(pyridin-4-yl)-4H-1,2,4-triazol-3-yl)thio)ethan-1-one
在
盐酸羟胺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95%的产率得到1-(4-nitrophenyl)-2-((5-(pyridin-4-yl)-4H-1,2,4-triazol-3-yl)thio)ethan-1-one oxim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乙酮系链 1,2,4-三唑及其肟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合成、生物学评价和分子模型研究
摘要:
合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 5-(4-pyridyl)-1,2,4-triazoles 与苯乙酮及其肟衍生物的杂化物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激酶抑制剂。最初,评估了所制备化合物的药物相似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之后,制备的化合物在体外筛选了它们抑制 NCI-60 人癌细胞系生长的能力,其中某些化合物显示出中等活性。化合物4e和5b作为该系列中最有效的化合物出现,进一步测试了它们的 EGFR 酶抑制活性。他们显示 IC 50值分别为 0.14 和 0.18 µM,与作为 IC 参考的吉非替尼相比50值为 0.06 µM。将化合物4e和5b对接到 EGFR 酪氨酸激酶的结合位点,以解释它们可能的结合模式并将其与已知抑制剂进行比较。此外,估计分子动力学模拟以更深入地了解化合物4e和5b在 EGFR 酪氨酸激酶结合位点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新型配体4e和5b在 EGFR 酪氨酸激酶活性位点稳定。
DOI:
10.1111/cbdd.13982
作为产物:
描述:
1-异烟酰(硫代氨基甲酰肼)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水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1-(4-nitrophenyl)-2-((5-(pyridin-4-yl)-4H-1,2,4-triazol-3-yl)thio)etha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乙酮系链 1,2,4-三唑及其肟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合成、生物学评价和分子模型研究
摘要:
合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 5-(4-pyridyl)-1,2,4-triazoles 与苯乙酮及其肟衍生物的杂化物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激酶抑制剂。最初,评估了所制备化合物的药物相似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之后,制备的化合物在体外筛选了它们抑制 NCI-60 人癌细胞系生长的能力,其中某些化合物显示出中等活性。化合物4e和5b作为该系列中最有效的化合物出现,进一步测试了它们的 EGFR 酶抑制活性。他们显示 IC 50值分别为 0.14 和 0.18 µM,与作为 IC 参考的吉非替尼相比50值为 0.06 µM。将化合物4e和5b对接到 EGFR 酪氨酸激酶的结合位点,以解释它们可能的结合模式并将其与已知抑制剂进行比较。此外,估计分子动力学模拟以更深入地了解化合物4e和5b在 EGFR 酪氨酸激酶结合位点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新型配体4e和5b在 EGFR 酪氨酸激酶活性位点稳定。
DOI:
10.1111/cbdd.1398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Jain, Kiran; Handa, R. N.,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 Section B 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1982, vol. 21, # 8, p. 732 - 734
作者:
Jain, Kiran、Handa, R. N.
DOI:
——
日期:
——
JAIN, K.;HANDA, R. N., INDIAN J. CHEM., 1982, 21, N 8, 732-734
作者:
JAIN, K.、HANDA, R. N.
DOI:
——
日期:
——
查看更多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pyridine-4-carbaldehyde-(4-
o
-tolyl thiosemicarbazone)
下一个:2-(1-isopropyl-1H-benzoimidazol-2-yl)quinolin-8-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