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rt-butyl N-[(1R,2R)-3-[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1-hydroxy-1-(4-nitrophenyl)propan-2-yl]carbamate | 1252918-45-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rt-butyl N-[(1R,2R)-3-[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1-hydroxy-1-(4-nitrophenyl)propan-2-yl]carbamate
英文别名
——
tert-butyl N-[(1R,2R)-3-[tert-butyl(diphenyl)silyl]oxy-1-hydroxy-1-(4-nitrophenyl)propan-2-yl]carbamate化学式
CAS
1252918-45-8
化学式
C30H38N2O6Si
mdl
——
分子量
550.727
InChiKey
OLCZOJMEIAPQSW-KAYWLYCH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1
  • 重原子数:
    39
  • 可旋转键数:
    1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7
  • 拓扑面积:
    114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来自廉价手性来源的新型构象灵活且可回收的芳基碘催化剂,用于不对称氧化
    摘要:
    尽管通过高价碘进行的不对称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着进展,其程序简单、效率高、立体选择性高,并且在绿色有机催化范式下开发其高度可扩展、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方案以进一步工业转化仍然存在过去几十年来,合成有机化学和工艺工程领域面临着长期的挑战。在此,我们利用(i)工业废物(氯霉素碱)作为支架和(ii)廉价的氨基酸残基(苏氨酸)作为手性源,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构象灵活且可回收的芳基碘催化剂的新库。我们的带有氢键供体和可调手性口袋的手性芳基碘( III )催化剂已成功应用于多种稳健的不对称氧化转化,例如脱芳构化、螺内酯化、直接C(sp 2 )–H/C(sp 3 ) –H交叉偶联和氟化。我们的工艺采用无塔分离方法、易于操作和升级合成,催化剂易于回收,特别是通过沉淀回收。
    DOI:
    10.1039/d3gc02429f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来自廉价手性来源的新型构象灵活且可回收的芳基碘催化剂,用于不对称氧化
    摘要:
    尽管通过高价碘进行的不对称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着进展,其程序简单、效率高、立体选择性高,并且在绿色有机催化范式下开发其高度可扩展、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方案以进一步工业转化仍然存在过去几十年来,合成有机化学和工艺工程领域面临着长期的挑战。在此,我们利用(i)工业废物(氯霉素碱)作为支架和(ii)廉价的氨基酸残基(苏氨酸)作为手性源,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构象灵活且可回收的芳基碘催化剂的新库。我们的带有氢键供体和可调手性口袋的手性芳基碘( III )催化剂已成功应用于多种稳健的不对称氧化转化,例如脱芳构化、螺内酯化、直接C(sp 2 )–H/C(sp 3 ) –H交叉偶联和氟化。我们的工艺采用无塔分离方法、易于操作和升级合成,催化剂易于回收,特别是通过沉淀回收。
    DOI:
    10.1039/d3gc02429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xperimental and DFT study of the conversion of ephedrine derivatives into oxazolidinones. Double SN2 mechanism against SN1 mechanism
    作者:Abdelkarim El Moncef、El Mestafa El Hadrami、Miguel A. González、Elena Zaballos、Ramón J. Zaragozá
    DOI:10.1016/j.tet.2010.04.097
    日期:2010.7
    Sulfonation of the N-Boc derivatives of 1,2-aminoalcohols, such as ephedrine, pseudoephedrine, norephedrine, norpseudoephedrine, thiomicamine, and chloramphenicol yields a mixture of the corresponding oxazolidinones with inversion (erythro derivatives) and/or retention of configuration (threo derivatives)at C5. We suggest a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mechanisms: an intramolecular SN2 process initiated
    磺化1,2-基醇的N -Boc衍生物,如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麻黄碱去甲伪麻黄碱米胺氯霉素,可得到相应的恶唑的混合物,具有倒置(赤型衍生物)和/或保留构型(苏式衍生物) )在C5。我们建议两种机制之间的竞争:通过Boc基团的羰基攻击苄基引发的分子内S N 2过程,以及通过双重S N 2过程进行的另一种分子内S N 2过程。在赤型衍生物中,第一个机理是主要的,而在苏酸中,第一个机理是主要的。两种机制的导数具有相似的能量。这一假设得到理论计算和其他实验分析的支持。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