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bis((3-chlorocarbonyl)propyl)ferrocene | 109290-88-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bis((3-chlorocarbonyl)propyl)ferrocene
英文别名
1,1'-bis(chlorocarbonylpropylene) ferrocene
1,1'-bis((3-chlorocarbonyl)propyl)ferrocene化学式
CAS
109290-88-2
化学式
C18H20Cl2FeO2
mdl
——
分子量
395.109
InChiKey
GKKUZQXALXLPH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1'-bis((3-chlorocarbonyl)propyl)ferroceneL-丙氨酰-L-脯氨酸乙酯盐酸盐 在 (C2H5)3N 、 H2O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48%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茂铁的手性组织和二肽链:合成和结构表征
    摘要:
    已经合成了多种带有荚状和二肽链的二茂铁,以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下形成有序结构,并通过 1H NMR、FT-IR、CD 和 X 射线晶体学分析进行了研究。通过手性组织的构象对映异构化是通过豆荚和二肽链之间的分子内氢键实现的。带有荚状二肽链 (-D-Ala-D-Pro-OEt) 的二茂铁 2 的单晶 X 射线结构测定揭示了 CO (Ala) 和 NH (另一个 Ala) 之间的两个 C2 对称分子内氢键每个豆荚和二肽链诱导手性组织结构。由pod和L-二肽链(-L-Ala-L-Pro-OEt)组成的二茂铁1的分子结构与2具有良好的镜像关系,表明它们是构象对映体。与1相比,2的晶体堆积中形成了相反的螺旋有序分子排列。二茂铁2表现出诱导圆二色性(CD),这出现在二茂铁部分的吸光度处。观察到 1 和 2 之间 CD 信号的镜像,表明即使在溶液中也存在通过分子内氢键的手性组织结构。带有豆荚和二肽链 (-Gly-L-Leu-OEt)
    DOI:
    10.1021/ja002869n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Voltammetric Studies of Through-Space and Through-Bond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in Alkyl Linked Ferrocene and Benzoaza-15-crown-5 Receptor Molecules in Acetonitrile
    作者:Shan Jin、Xianbo Jin、Dihua Wang、Gongzhen Cheng、Ling Peng、George Z. Chen
    DOI:10.1021/jp044149z
    日期:2005.6.1
    -(CH2)2- but positively from -(CH2)2- to -(CH2)4-. This unusual variat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combined electron donating and withdrawing influences and also the steric effect from the substituents on the ferrocene moiety. Analyses of the potentials of the molecules and their fully protonated forms suggested intramolecular electrostatic signaling through not only the space but also the alkyl chain which
    合成了六个具有不同烷基间隔长度的新的二茂铁烷基-苯并氮杂-15-冠-5分子,并在乙腈中通过伏安法进行了研究。它们的平均电势(E(o)')比二茂铁的电势更负。双取代配体的变化大于单取代配体的变化。烷基间隔基长度的增加使E(o)'从-CH2-负移至-( )2-,但从-( )2-正移至-( )4-。这种不寻常的变化归因于给电子和吸电子的综合影响,也归因于二茂铁部分上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对分子及其全部质子化形式的电势的分析表明,分子内的静电信号不仅通过空间,而且还通过通常被认为是通过键合通信的绝缘体的烷基链。受体与它们的完全质子化形式之间的扩散系数无明显差异,这是从循环伏安图得出的,表明质子化后进一步的构象变化不明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