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cis-((eta.5-cyclopentadienyl)(carbonyl)2(triphenylphosphine)(CH3CN)molybdenum) tetrafluoroborate
cis-((eta.5-cyclopentadienyl)(carbonyl)2(triphenylphosphine)(CH3CN)molybdenum) tetrafluoroborate | 130036-39-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is-((eta.5-cyclopentadienyl)(carbonyl)2(triphenylphosphine)(CH3CN)molybdenum) tetrafluoroborate
英文别名
——
CAS
130036-39-4
化学式
BF
4
*C
27
H
23
MoNO
2
P
mdl
——
分子量
607.203
InChiKey
GDRCPTNEFNVJP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重原子数:
None
可旋转键数:
None
环数:
None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拓扑面积:
None
氢给体数:
None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is-((eta.5-cyclopentadienyl)(carbonyl)2(triphenylphosphine)(CH3CN)molybdenum) tetrafluoroborate
以
氘代乙腈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氢化钼CpMo(CO)2(PPh 3)H的氧化。顺式和反式CpMo(CO)2(PPh 3)(NCMe)+的合成及其相互转化的动力学
摘要:
已经通过电化学方法和其他方法研究了CpMo(CO)2(PPh 3)H(1)的氧化化学。钼氢化物1点进行氧化在0.26 V与二茂铁/二茂铁的夫妇在乙腈溶液中,形成顺式-CpMo(CO)2(PPH 3)(NCMe)+(顺式- 2)。氢化物提取1由取代的三苯甲基试剂(p -MeOC 6 ħ 4)PH 2 ç + BF 4 -生成反式- 2。该反应的立体化学结果暗示氢化物提取的非电子转移途径。的热异构化反式- 2为更稳定的顺式- 2在乙腈d 3个前进而不会与溶剂伴随配体交换。已经研究了异构化的动力学,并给出了活化参数ΔH # = 24.2±0.4 kcal / mol和ΔS # = -3.4±1.4 cal / K mol。活化的接近零的熵与分子内非解离异构化过程一致。相反,反式的治疗-2与二茂钴结果的快速部分异构化为催化量的顺式- 2伴随着与溶剂的配体交换。将此行为与先前报道的顺式-CpW(CO)2(PMe
DOI:
10.1016/0022-328x(92)83285-p
作为产物:
描述:
(η(5)-Cp)Mo(CO)2(PPh3)(H)
、 tetramethylammonium tetrafluoroborate 以
乙腈
为溶剂, 以27%的产率得到cis-((eta.5-cyclopentadienyl)(carbonyl)2(triphenylphosphine)(CH3CN)molybdenum) tetrafluorobo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氢化钼CpMo(CO)2(PPh 3)H的氧化。顺式和反式CpMo(CO)2(PPh 3)(NCMe)+的合成及其相互转化的动力学
摘要:
已经通过电化学方法和其他方法研究了CpMo(CO)2(PPh 3)H(1)的氧化化学。钼氢化物1点进行氧化在0.26 V与二茂铁/二茂铁的夫妇在乙腈溶液中,形成顺式-CpMo(CO)2(PPH 3)(NCMe)+(顺式- 2)。氢化物提取1由取代的三苯甲基试剂(p -MeOC 6 ħ 4)PH 2 ç + BF 4 -生成反式- 2。该反应的立体化学结果暗示氢化物提取的非电子转移途径。的热异构化反式- 2为更稳定的顺式- 2在乙腈d 3个前进而不会与溶剂伴随配体交换。已经研究了异构化的动力学,并给出了活化参数ΔH # = 24.2±0.4 kcal / mol和ΔS # = -3.4±1.4 cal / K mol。活化的接近零的熵与分子内非解离异构化过程一致。相反,反式的治疗-2与二茂钴结果的快速部分异构化为催化量的顺式- 2伴随着与溶剂的配体交换。将此行为与先前报道的顺式-CpW(CO)2(PMe
DOI:
10.1016/0022-328x(92)83285-p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Synthetic applications of the oxidative cleavage of the molybdenum-mercury bonds in [CpMo(CO)2(PPh3)]2Hg
作者:
Chen C. Lin、Suzie Hathcox、Stephen L. Gipson
DOI:
10.1016/s0020-1693(00)80467-3
日期:
1990.4
Lin, Chen C.; Gipson, Stephen L., Inorganic Chemistry, 1992, vol. 31, # 2, p. 167 - 172
作者:
Lin, Chen C.、Gipson, Stephen L.
DOI:
——
日期:
——
查看更多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4-(4-(2-bromocyclopent-1-enyl)-5-methylthiophen-2-yl)pyridine
下一个:5,6-bis(3-(hexadecyloxy)prop-1-ynyl)-2-((R)-1-phenylethyl)isoindoline-1,3-di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