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在抗癌研究中研究的绝大多数 Ru 络合物至少部分地通过配体交换发挥其抗增殖活性。然而,近年来,配位饱和和取代惰性的多吡啶基 Ru(II) 化合物已成为潜在的抗癌药物候选者。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介绍了两种新型惰性 Ru(II) 配合物的合成和详细表征,即 [Ru(bipy)(2)(Cpp-NH-Hex-COOH)](2+) (2) 和 [ Ru(dppz)(2)(CppH)](2+) (3) (bipy = 2,2'-联吡啶;CppH = 2-(2'-吡啶基)嘧啶-4-羧酸;Cpp-NH-Hex -COOH = 6-(2-(吡啶-2-基)嘧啶-4-甲酰胺基)己酸;dppz = 双吡啶并[3,2-a:2',3'-c]吩嗪)。3 特别令人感兴趣,因为发现它的 IC(50) 值与该领域的基准标准顺铂相当,对三种癌细胞系和对一种顺铂耐药细胞系的活性优于顺铂本身。然后详细研究了 3 的作用机制,可以证明,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