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72526-28-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72526-28-2;155041-87-5
化学式
C15H12N2
mdl
——
分子量
220.274
InChiKey
RBTRHBQIHVHMM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Mercapto-phenylamino-methylene)-indan-1,3-dion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反应 6.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茚满-1,3-二酮-2-硫代甲酰苯胺与腙酰卤和活性氯亚甲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
    摘要:
    报道了一种通过用腙酰卤 1 和 2 处理茚满-1,3-二酮-2-硫代甲酰苯胺 (5) 来合成噻二唑啉衍生物 12 和 14 的新方法。此外,活性氯亚甲基化合物 15 与 5 反应生成噻唑衍生物 19。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Heteroatom Chem 13:585–591, 2002; 在线发表于 Wiley InterScience (www.interscience.wiley.com)。DOI 10.1002/hc.10132
    DOI:
    10.1002/hc.10132
  • 作为产物:
    描述:
    N-phenylcinnamohydrazidoyl chlorid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微波辐照下新型螺吡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与COVID-19的对接研究
    摘要:
    通过腈亚胺和 5-bromo-indan-1-one 的亚芳基的环加成反应,使用微波辐射在几分钟内以高产率合成了一系列新的螺吡唑衍生物。新螺吡唑的结构是根据可用的光谱分析以及提取数据与文献报告的比较确定的。所有新合成的螺吡唑衍生物与白色念珠菌(Pdb: 2WFC)的亮氨酰-tRNA 合成酶编辑域的分子对接模拟表明,大约七种螺吡唑衍生物可以通过稳定复合物的形成。此外,对接研究用于测试这些螺吡唑通过与 COVID-19 主要蛋白酶(Pdb:6LU7)相互作用抑制 COVID-19 的能力。结果令人惊讶,揭示了从-7.764 到-5.9464 kcal/mol 的高对接分数。此外,吡唑的氮原子、溴原子和茚满酮的C=O基团是几乎所有活性衍生物结合方式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接研究的结果是一线希望,可以完成对这些化合物的研究并在实验室中对其进行检查,以确保它们作为抗菌剂和抗病毒剂的有效性,尤其是 Cov
    DOI:
    10.1016/j.molstruc.2022.13358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w Routes to Fused Isoquinolines
    作者:Enas M. Awad、Nehal M. Elwan、Hamdi M. Hassaneen、Anthony Linden、Heinz Heimgartner
    DOI:10.1002/1522-2675(200201)85:1<320::aid-hlca320>3.0.co;2-x
    日期:2002.1
    Treatment of 6.7-diethoxy-3,4-dihydroisoquinoline (8) and its 1-methyl derivative 12 with hydrazonoyl halides, 10 in the presence of Et3N in THF under reflux afforded the corresponding 5,6-dihydro-1,2,4-triazolo[3,4-a]isoquinolines 11 and 13. respectively, in high yield (Schemes 2 and 3.). The products are formed via regioselective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nitrilimines 9 with the isoquinoline C=N bond. Reaction of 6,7-diethoxy-3,4-dihydroisoquinoline-1-acetonitrile (4a) with ethyl alpha-cyanocinnamates 15 in the presence of piperidine m refluxing MeCN yielded benzo[a]quinolizin-4-ones 16 (Scheme 4),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12 and arylidene malononitriles 19 reacted to give benzo[a]quinolizin-4-imines 20 (Scheme5). Instead of 15 and 19, mixtures of an aromatic aldehyde. and ethyl cyanoacetate or malononitrile. respectively can be used in a one-pot reactio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