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N-(3-ter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2,3,4,5,6-pentafluoroanilinato]titanium(IV) dichloride | 524746-51-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N-(3-ter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2,3,4,5,6-pentafluoroanilinato]titanium(IV) dichloride
英文别名
——
bis[N-(3-ter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2,3,4,5,6-pentafluoroanilinato]titanium(IV) dichloride化学式
CAS
524746-51-8
化学式
C36H30Cl2F10N2O2Ti
mdl
——
分子量
831.416
InChiKey
FNXQYCFVUYAZEX-MXHODJMNSA-J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lithium N-(3-ter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2,3,4,5,6-pentafluoroanilinate 、 四氯化钛 以 not given 为溶剂, 生成 bis[N-(3-ter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2,3,4,5,6-pentafluoroanilinato]titanium(IV) di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含氟苯氧基-亚胺螯合配体钛配合物催化间规活性丙烯聚合
    摘要:
    报道了一系列具有含氟苯氧基-亚胺螯合配体的 Ti 配合物的丙烯聚合行为。与甲基铝氧烷 (MAO) 结合的 Ti 络合物可以成为丙烯在室温或更高温度下进行活性聚合和立体定向聚合的催化剂。DFT 计算表明,亚胺氮的邻位氟与增长的聚合物链的 β-氢之间的吸引力相互作用是实现室温活性丙烯聚合的原因。尽管 Ti 配合物具有 C(2) 对称性,但它们能够生产高度间规聚丙烯。(13)C NMR 用于证明间同立构规整度受链端控制机制控制,并且聚合反应仅通过 1,2-插入和 2 引发,1-插入作为聚合的主要方式。(13)C NMR 光谱还阐明了用 Ti 配合物生产的聚丙烯具有区域嵌段结构。苯氧基-亚胺配体上的取代对钛配合物的催化行为有深远的影响。苯氧基氧邻位取代基的空间体积在实现链端控制聚合的高间对选择性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在 0-50 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与苯氧基氧邻位的三甲基甲硅烷基的 Ti 络合物形成高度间同、几乎单分散的聚丙烯
    DOI:
    10.1021/ja029560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