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75231-03-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75231-03-5
化学式
C28H27I2IrOP2
mdl
——
分子量
887.498
InChiKey
PVYDNKJGTIOMMV-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在 H2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含双(二苯基膦基)乙烷的亲电铱(III)配合物的合成和反应性
    摘要:
    摘要由Ir(CH 3)I 2(CO)(dppe)与三氟甲磺酸银反应合成了Ir(CH 3)(CO)(CF 3 SO 3)2(dppe)(1)。当将1的二氯甲烷溶液置于760托的二氢下时,会生成甲烷和IrH(CO)(CF 3 SO 3)2(dppe)(2)。电导率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的二氯甲烷溶液是弱电解质,仅在浓度高于1 mM时才部分离子化。络合物2是用于乙烯和1-己烯的有效氢化催化剂,而丙酮的氢化通过[IrH 2(HOCH(CH 3)2)(CO)(dppe)](OTf)(3)的形成而受到抑制。苯乙烯的线性二聚和聚合反应是通过碳阳离子机理发生的,该机理由三氟甲基磺酸从2的消除开始。
    DOI:
    10.1016/0020-1693(95)04527-9
  • 作为产物:
    描述:
    IrI(CO)(1,2-bis(diphenylphosphino)ethane) 在 methyl iod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含双(二苯基膦基)乙烷的亲电铱(III)配合物的合成和反应性
    摘要:
    摘要由Ir(CH 3)I 2(CO)(dppe)与三氟甲磺酸银反应合成了Ir(CH 3)(CO)(CF 3 SO 3)2(dppe)(1)。当将1的二氯甲烷溶液置于760托的二氢下时,会生成甲烷和IrH(CO)(CF 3 SO 3)2(dppe)(2)。电导率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的二氯甲烷溶液是弱电解质,仅在浓度高于1 mM时才部分离子化。络合物2是用于乙烯和1-己烯的有效氢化催化剂,而丙酮的氢化通过[IrH 2(HOCH(CH 3)2)(CO)(dppe)](OTf)(3)的形成而受到抑制。苯乙烯的线性二聚和聚合反应是通过碳阳离子机理发生的,该机理由三氟甲基磺酸从2的消除开始。
    DOI:
    10.1016/0020-1693(95)04527-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eric and Electronic Effects on the Reactivity of Rh and Ir Complexes Containing P−S, P−P, and P−O Ligands. Implications for the Effects of Chelate Ligands in Catalysis
    作者:Luca Gonsalvi、Harry Adams、Glenn J. Sunley、Evert Ditzel、Anthony Haynes
    DOI:10.1021/ja0176191
    日期:2002.11.1
    studies of the reactions of [M(CO)(L-L)I] [M = Rh, Ir; L-L = Ph(2)PCH(2)P(S)Ph(2) (dppms), Ph(2)PCH(2)CH(2)PPh(2) (dppe), and Ph(2)PCH(2)P(O)Ph(2) (dppmo)] with methyl iodide have been undertaken. All the chelate ligands promote oxidative addition of methyl iodide to the square planar M(I) centers, by factors of between 30 and 50 compared to the respective [M(CO)(2)I(2)](-) complexes, due to their good
    [M(CO)(LL)I] [M = Rh, Ir; LL = Ph(2)PCH(2)P(S)Ph(2) (dppms)、Ph(2)PCH(2)CH(2)PPh(2) (dppe) 和 Ph(2)PCH(2) )P(O)Ph(2) (dppmo)] 与甲基。与相应的 [M(CO)(2)I(2)](-) 配合物相比,所有螯合配体促进甲基氧化加成到方形平面 M(I) 中心,因子为 30 到 50,原因是到他们良好的捐助性质。[Rh(CO)(LL)I(2)Me] 中的迁移 CO 插入导致乙酰复合物 [Rh(LL)I(2)(COMe)] 获得 X 射线晶体结构的 LL = dppms (3a ) 和 dppe (3b)。与简单键合论点的预期相反,甲基迁移速度快了约 1 倍。[Rh(CO)(dppms)I(2)Me] (2a) 比 [Rh(CO)(dppe)I(2)Me] (2b) 为 1500。对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