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μ-1,3-propanedithiolato)Fe2(CO)4(PMe2Ph)2] | 870152-21-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μ-1,3-propanedithiolato)Fe2(CO)4(PMe2Ph)2]
英文别名
(μ-pdt)[Fe(CO)2(PMe2Ph)]2;[(μ-ptd)Fe2(CO)4(P(CH3)2C6H5)2];[(μ-S(CH2)3S)Fe2(CO)4(PPh(CH3)2)2]
[(μ-1,3-propanedithiolato)Fe2(CO)4(PMe2Ph)2]化学式
CAS
870152-21-9;454439-86-2
化学式
C23H28Fe2O4P2S2
mdl
——
分子量
606.246
InChiKey
XSSZHPPBEKQSOR-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盐酸 、 amm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 [(μ-1,3-propanedithiolato)Fe2(CO)4(PMe2Ph)2]甲醇 为溶剂, 生成 ((μ-H)(μ-pdt)[Fe(CO)2(PMe2Ph)]2)[PF6]
    参考文献:
    名称:
    H(2)/ D(2)加扰和其他H / D交换过程由[Fe]-氢化酶模型配合物的催化。
    摘要:
    [Fe]-加氢酶模型复合物(mu-pdt)[Fe(CO)(2)(PMe(3))](2)的质子化(pdt = SCH(2)CH(2)CH(2)S)产生具有高场(1)H NMR共振的物质,作为稳定的[(mu-H)(mu-pdt)[Fe(CO)(2)(PMe(3))](2)](+ )[PF(6)](-)盐。结构表征在2Fe2S蝶形核中几乎没有差异,对于Fe-Fe键合的中性物种和桥接氢化物物种的Fe.Fe距离分别为2.555(2)和2.578(1)A(Zhao,X .; Georgakaki, IP; Miller,ML; Yarbrough,JC; Darensbourg,MYJ Am.Chem.Soc.2001,123,9710)。两者均类似于在三个仅含铁的氢酶活性位点2Fe2S簇的结构中发现的平均Fe.Fe距离:2.6 A.一系列类似的复合物(mu-edt)-,(mu-o-xyldt)-和(
    DOI:
    10.1021/ic020237r
  • 作为产物:
    描述:
    1,3-(μ-propanedithiolato)diironhexacarbonyl 、 二甲基苯基磷甲苯 为溶剂, 生成 [(μ-1,3-propanedithiolato)Fe2(CO)4(PMe2Ph)2]
    参考文献:
    名称:
    叔膦对铁氢化酶模型复合物配位构型和电化学性质的影响:[(μ-S2C3H6)Fe2(CO)6-nLn] 的晶体结构 (L = PMe2Ph,n = 1, 2; PPh3, P(OEt) )3,n = 1)
    摘要:
    一系列单取代和双取代的二铁配合物 [(μ-pdt)Fe2(CO)5L] [pdt = 1,3-丙二硫醇;L = PMe3 (2), PMe2Ph (3PPh3 (4), P(OEt)3 (5)] 和 [(μ-pdt)Fe2(CO)4L2] [L = PMe2Ph (6), PPh3 (7), P (OEt)3 (8)] 被制备为 Fe-only 氢化酶活性位点模型,通过可控的 CO 置换 [(μ-pdt)Fe2(CO)6] 叔膦。表征了 3-6 的配位构型通过 X 射线晶体学。双取代的二铁配合物 6 具有顶端/顶端配位模式,而不是典型的 transoid 基底/基底构型。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 2-6 和 8 的电化学以评估不同叔膦配体的影响关于模型复合物铁原子的氧化还原特性。(©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69451 Weinheim,德国,2005 年)
    DOI:
    10.1002/ejic.20040094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