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hloro(2,9,16,23-tetrabromophthalocyaninato)iron(III) | 568544-56-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hloro(2,9,16,23-tetrabromophthalocyaninato)iron(III)
英文别名
——
chloro(2,9,16,23-tetrabromophthalocyaninato)iron(III)化学式
CAS
568544-56-9
化学式
C32H12Br4ClFeN8
mdl
——
分子量
919.417
InChiKey
VENRJZWRXPYENO-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iron(III) chloride 、 4-溴邻苯二甲酸酐氯化铵尿素 在 ammonium dimolybdate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solid phase) 为溶剂, 反应 0.27h, 以45%的产率得到chloro(2,9,16,23-tetrabromophthalocyaninato)iron(III)
    参考文献:
    名称:
    High-Efficiency Electrocatalyst Phthalocyanine in Li/SOCl2 Batteries: From Experimental to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摘要:
    Li/SOCl2电池由于其易携带和卓越的电化学性能而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电压滞后的存在限制了这种微小装置的进一步实际应用。因此,本研究合成了三系列19种具有优异电子导电性的金属酞菁电催化剂,以提高Li/SOCl2电池的性能。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验证了催化剂的结构,并使用这些材料来开发Li/SOCl2电池的放电时间、输出电压和放电容量。添加酞菁后,Li/SOCl2电池的放电时间延长了约20%,电压可增加0.02∼0.20 V。此外,实际电池容量也可以提高20∼50%。密度泛函理论用于计算金属中心和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表明中心金属的电子密度是电催化剂反应的关键点。
    DOI:
    10.1149/1945-7111/ac39e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s of iron(III) complexes with chlorides and dianionic, symmetrically halogen substituted phthalocyanines as ligands
    作者:M.P Somashekarappa、J Keshavayya、B.S Sherigara
    DOI:10.1016/s1386-1425(02)00262-7
    日期:2003.3
    The synthesis of iron(III) complexes of general formula FeCl(R-pc), where R-pc are dianionic, symmetrically halogen substituted phthalocyanines at the positions 2,9,16,23 or 1,8,15,22, from the corresponding amino substituted derivatives is described (R=Cl, Br, I). The complexes are characterized by UV-visible and infrared spectra,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s.
    通式为FeCl(R-pc)的(III)配合物的合成是由二价,三价,二价,对称卤素取代的酞菁在位置2,9,16,23或1,8,15,22处描述了相应的基取代的衍生物(R = Cl,Br,I)。配合物的特征在于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磁化率测量。讨论了取代基在外围的影响以及电子光谱中所用溶剂的碱性。对称卤素取代的衍生物的电子光谱的Q带发生红移,并且2,9,16,23-位的取代基比1,8,15,22-位更有效地使Q带发生红移。根据溶剂的碱性,Q带上的配体-属电荷转移(LMCT)跃迁以吡啶> DMF> DMSO的顺序转移到较高的能量区域。与1,2,9,16,23取代的衍生物相比,CH和配体振动的红外吸收信号似乎对1,8,15,22取代的衍生物更尖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