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雷晓光课题组主要利用有机合成化学,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等研究手段探索与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感染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的生物通路分子作用机制和调控方法。具体研究方向包括:1)活性天然产物全合成;2)化学遗传学;3)合成生物学与酶催化;4)创新药物研发。
关于雷晓光课题组的详细介绍请参阅课题组主页:http://www.chem.pku.edu.cn/leigroup/
雷晓光,男,1979年3月出生,北京人。现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雅特聘教授”, 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863、973首席科学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化学生物学协会国际委员,国际著名学术期刊《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执行主编。
独立工作以来,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子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并申请了15项创新药物发明专利,已经获得了6项专利授权;荣获了国际四面体青年科学家奖,国际化学生物学协会青年科学家奖,以色列David Ginsburg Award,瑞士化学会杰出讲座教授奖,日本化学会杰出讲座教授奖,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维善天然产物合成奖、青年化学奖,中国药学会施维雅药物化学家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等18项国内外学术奖励。
研究领域: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生物催化、合成生物学、创新药物研发
研究方向:
小分子影响了许多重要的生物过程,因此它们可以被认为是生物中心法则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可以是通过自然进化选择的天然产物,也可以是通过有机合成制造的药物分子和化学探针。我们课题组致力于发展和应用新颖的活性小分子和化学技术去系统深入地研究重要生命过程,阐明与人类重大疾病密切相关的生物信号转导通路中新的分子作用机制,去验证全新的药物靶点,从而帮助解决重大生物医学难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 利用化学生物学手段研究与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感染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的生物通路分子作用机制和调控方法;
- 开展复杂天然产物合成研究,并且运用活性天然产物发现新的生物靶点和阐明新的生物作用机制;
- 研究复杂天然产物生物合成,揭示新的酶学机制,并且综合运用合成化学与合成生物学手段高效制备天然产物来源的药物分子;
- 开发新一代高效的生物相容反应,并且利于化学交联结合质谱技术系统研究复杂蛋白质结构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 寻找和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利用药物化学手段开发创新型药物。
博士后应聘条件:
1.本团队计划招聘博士后2名,要求有坚实的学术和科研训练背景,
岗位一: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方向具有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Cell-Free Protein Synthesis system, CFPS)相关研究经验;
岗位二:植物细胞工程方向具有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及基因操作相关经验;
2.对有化学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以及转化医学、创新药物研究工作有强烈的兴趣,有良好英文阅读,交流以及写作能力;
3.具有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优秀的学习和交流能力,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推荐优秀博士后候选人申请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计划。北京大学拥有国际一流的科研氛围,提供优异的科研条件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资助(年薪不少于25万),北大博士后可以享受北大教师的一些福利待遇,如:帮助解决子女上北大附属幼儿园和小学等。
应聘材料:
1)详细的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经历、主要研究工作内容、代表论文论著清单、获得的奖励情况;
2)简要个人博士研究工作介绍;
3)提供1-2封推荐信或推荐人的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xglei@pku.edu.cn(邮件主题标明为“应聘岗位+姓名”)
【免责声明】发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业内人士投稿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公开资源,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所有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和交流使用。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