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巴豆酸 | 107-93-7

中文名称
巴豆酸
中文别名
α-丁烯酸;2-丁烯酸;反式巴豆酸;1-羧基丙烯;3-甲基丙烯酸;亚乙基乙酸;反-2-丁烯酸;反式丁烯酸;反式β-甲基丙烯酸;反丁烯-2-酸;巴豆酸(反式)
英文名称
(E)-but-2-enoic acid
英文别名
crotonic acid;(E)-2-butenoic acid;(2E)-but-2-enoic acid;(E)-crotonic acid;trans-crotonic acid;trans-but-2-enoic acid;crotonyl acid
巴豆酸化学式
CAS
107-93-7
化学式
C4H6O2
mdl
MFCD00002701
分子量
86.0904
InChiKey
LDHQCZJRKDOVOX-NSCUHMNN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70-72 °C (lit.)
  • 沸点:
    180-181 °C (lit.)
  • 密度:
    1.027 g/mL at 25 °C (lit.)
  • 蒸气密度:
    2.97 (vs air)
  • 闪点:
    190 °F
  • 溶解度:
    在水中可溶
  • LogP:
    0.85 at 25℃
  • 物理描述:
    Crotonic acid appears as a white crystalline solid. Shipped as either a solid or liquid. Soluble in water and less dense than water. Corrosive to metals and tissue.
  • 颜色/状态:
    MONOCLINIC NEEDLES OR PRISMS (FROM WATER OR PETROLEUM ETHER)
  • 蒸汽密度:
    2.97 (air= 1)
  • 蒸汽压力:
    24 Pa at 20 °C
  • 自燃温度:
    745 °F (396 °C)
  • 分解: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ducts include carbon dioxide and carbon monoxide. /Organic acids and related compounds/
  • 燃烧热:
    2.00 MJ/mol
  • 汽化热:
    13,252.2 gcal/gmole
  • 折光率:
    MAX ABSORPTION (ALC): 205 NM (LOG E= 4.20); INDEX OF REFRACTION: 1.4249 @ 77 °C/D; SADTLER REF NUMBER: 749 (IR, PRISM); 8091 (IR, GRATING); 247 (UV); 61 (NMR, VARIAN)
  • 解离常数:
    2.0X10-5 @ 25 °C
  • 保留指数:
    1740;1744
  • 稳定性/保质期:
    1. 避免与强氧化剂和强碱接触。
    2. 存在于烟气中。
    3. 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4. 急性毒性较低,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为1000mg/kg。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
  • 重原子数:
    6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ADMET

代谢
...IT /CROTONIC ACID/ 已知可以通过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酶,被称为克罗通酶或烯酰辅酶A合酶,转化为β-羟基丁酰辅酶A
...IT /CROTONIC ACID/ IS KNOWN TO BE CONVERTED TO BETA-HYDROXYBUTYRYL-COA BY THE ENZYME KNOWN AS CROTONASE ENOYL CoA HYDRATE PRESENT IN LIVER & OTHER TISSUES.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该物质可以通过吸入其气溶胶和通过吞食被吸收进人体。
The substance can be absorbed into the body by inhalation of its aerosol and by ingestion.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吸入症状
咳嗽。喉咙痛。
Cough. Sore throat.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皮肤症状
Redness.
Redness.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眼睛症状
红斑。疼痛。灼热感。烧伤。
Redness. Pain. Burning sensation. Burns.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摄入症状
喉咙痛。
Sore throat.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6,S37/39,S61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R50/53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16194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823
  • 危险类别:
    8
  • RTECS号:
    GQ2900000
  • 包装等级:
    III
  • 储存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以收容泄漏物。

SDS

SDS:5955d8089595b928ca949d7acb8cc823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丁烯酸;巴豆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Crotonic acid;β-Methylacrylic acid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107-93-7
分子式: C 4 H 6 O 2
分子量: 86.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丁烯酸;巴豆酸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丁烯 1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健康危害: 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痉挛、炎症、肿、化学性肺炎、肺肿。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喘息、咳嗽、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危险特性: 5.12 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
5.17 受热时分解。
5.71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5.94 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烧伤危险。
5.100 可燃,有腐蚀性。
危险性概述: A244 具腐蚀性和刺激性
安全措施: B04 远离热源、火种,贮于阴凉通风处
B47 切忌与氧化剂、碱类等共储混运
B75 若皮肤或眼睛接触,用清冲洗
B77 眼睛接触,用流动清彻底冲洗
B78 吸入,给输氧或作人工呼吸,就医
B80 误食,饮温,催吐,就医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及清彻底冲洗。若有灼伤,按酸灼伤处理。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雾状、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87
自燃温度(℃): 引燃温度(℃):395
爆炸下限[%(V/V)]: 2.2(135℃)
爆炸上限[%(V/V)]: 15(171℃)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以用大量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美国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定期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晶体,具有窒息性臭味。
pH:
熔点(℃): 71.6
沸点(℃): 185
相对密度(=1): 1.0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97
饱和蒸气压(kPa): 0.025(20℃)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87
引燃温度(℃): 引燃温度(℃):395
爆炸上限%(V/V): 15(171℃)
爆炸下限%(V/V): 2.2(135℃)
分子式: C 4 H 6 O 2
分子量: 86.09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溶于,溶于乙醇甲苯丙酮等。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树脂增塑剂和药物,也用于其他有机合成。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能发生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属低毒类,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 LD50:1000mg/kg(大鼠经口);600mg/kg(豚鼠经皮)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623
UN编号: 2823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3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巴豆酸简介

巴豆酸又名丁烯酸,具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通常情况下,市售的巴豆酸为反式丁烯酸,在甲苯溶液中可转化为顺式结构。作为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它含有双键和羧基,反应性极强,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树脂、涂料、杀菌剂、增塑剂及药物等生产。

制备方法

在装有搅拌器与回流冷凝器(配备氯化钙干燥管)的反应瓶中,加入新蒸馏过的乙醛25g(32mL,0.57mol)、干燥后的丙二酸59.5g(0.57mol)和干燥的吡啶67g、哌啶0.5mL。将此混合物置于冰浴或冰箱中静置24小时后,在蒸汽浴下加热直至无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冷却至冰点,加入1:1稀硫酸60mL,并在冰浴中放置3~4小时。滤去析出的结晶。母液用乙醚提取三次,再以无硫酸干燥,蒸去乙醚后可获得部分固体。将两份固体合并,采用石油醚重结晶,最终得到巴豆酸(1)20g,熔点72℃,收率为41%。

化学性质

巴豆酸为单斜针状或棱状结晶,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

用途 主要应用
  • 合成树脂:用于生产各种树脂
  • 增塑剂:制备多种增塑剂
  • 药物:作为药物原料。
  • 其他有机合成:广泛应用于各类有机合成领域,是重要的中间体。
其他具体用途
  • 合成橡胶软化剂:用作合成橡胶的软化剂。
  • 涂料:用于制备聚醋酸乙烯涂料和表面涂料。
  • 热熔粘合剂:作为装订书籍的热熔粘合剂。
  • 香料杀虫剂:其衍生物可用作香料杀虫剂等。
丁烯酸系列产品

巴豆酸系列化合物包括:

重要衍生物 生产方法 工艺流程 用途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