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methyl-5-phenyl-1H-pyrrole-2-carboxylic acid | 1214257-49-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methyl-5-phenyl-1H-pyrrole-2-carboxylic acid
英文别名
——
4-methyl-5-phenyl-1H-pyrrole-2-carboxylic acid化学式
CAS
1214257-49-4
化学式
C12H11NO2
mdl
——
分子量
201.225
InChiKey
LJWNZYKRJQVBP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53.1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methyl-5-phenyl-1H-pyrrole-2-carboxylic acid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88%的产率得到2-Phenyl-3-methylpyrrol
    参考文献:
    名称:
    铑 (III) 催化的芳烃和烯烃 C-H 键官能化导致吲哚和吡咯
    摘要:
    最近,铑 (III) 复合物 [Cp*RhCl(2)](2) 1 为基于铑催化的 CH 键功能化事件的芳香杂环的有效合成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机会。在本报告中,配合物 1 及其双阳离子类似物 [Cp*Rh(MeCN)(3)][SbF(6)](2) 2 的使用已用于通过乙酰苯胺与内部炔烃。优化的反应条件允许分子氧在该过程中用作末端氧化剂,并且反应可以在温和的温度(60°C)下进行。这些条件导致反应的相容性扩大,包括一系列带有合成有用官能团的新内部炔烃,产率中等至极好。该方法的适用性在 paullone 3 的有效合成中得到了例证,它是一种具有既定生物活性的四环吲哚衍生物。使用氘标记实验和动力学分析对反应进行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对偶联伙伴反应性问题的深入了解,并有助于开发提高间位取代乙酰苯胺的区域选择性的条件。该反应类别也已扩展到包括吡咯的合成。催化剂 2 在室温下有效地将取代的烯酰胺与内部炔烃偶联以形成三取代的吡咯,收率良好至极好。
    DOI:
    10.1021/ja1082624
  • 作为产物:
    描述:
    1-acetyl-4-methyl-5-phenyl-1H-pyrrole-2-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lithium hydroxide monohydr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7.0h, 以98%的产率得到4-methyl-5-phenyl-1H-pyrrole-2-carboxyl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铑 (III) 催化的芳烃和烯烃 C-H 键官能化导致吲哚和吡咯
    摘要:
    最近,铑 (III) 复合物 [Cp*RhCl(2)](2) 1 为基于铑催化的 CH 键功能化事件的芳香杂环的有效合成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机会。在本报告中,配合物 1 及其双阳离子类似物 [Cp*Rh(MeCN)(3)][SbF(6)](2) 2 的使用已用于通过乙酰苯胺与内部炔烃。优化的反应条件允许分子氧在该过程中用作末端氧化剂,并且反应可以在温和的温度(60°C)下进行。这些条件导致反应的相容性扩大,包括一系列带有合成有用官能团的新内部炔烃,产率中等至极好。该方法的适用性在 paullone 3 的有效合成中得到了例证,它是一种具有既定生物活性的四环吲哚衍生物。使用氘标记实验和动力学分析对反应进行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对偶联伙伴反应性问题的深入了解,并有助于开发提高间位取代乙酰苯胺的区域选择性的条件。该反应类别也已扩展到包括吡咯的合成。催化剂 2 在室温下有效地将取代的烯酰胺与内部炔烃偶联以形成三取代的吡咯,收率良好至极好。
    DOI:
    10.1021/ja108262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