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di-O-benzyl-6-O-tert-butyldiphenylsilyl-1,2-O-<1-(R)-methoxyethylidene>-β-D-mannopyranose | 225924-55-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di-O-benzyl-6-O-tert-butyldiphenylsilyl-1,2-O-<1-(R)-methoxyethylidene>-β-D-mannopyranose
英文别名
[(2R,3aS,5R,6R,7S,7aS)-2-methoxy-2-methyl-6,7-bis(phenylmethoxy)-5,6,7,7a-tetrahydro-3aH-[1,3]dioxolo[4,5-b]pyran-5-yl]methoxy-tert-butyl-diphenylsilane
3,4-di-O-benzyl-6-O-tert-butyldiphenylsilyl-1,2-O-<1-(R)-methoxyethylidene>-β-D-mannopyranose化学式
CAS
225924-55-0
化学式
C39H46O7Si
mdl
——
分子量
654.876
InChiKey
HMWFKBAMYIOFFJ-LTSDOGGC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19
  • 重原子数:
    47
  • 可旋转键数:
    13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64.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多功能构建块的糖基磷脂酰肌醇 (GPI) 锚定合成——酵母 GPI 锚定的全合成
    摘要:
    对于目标分子 1 的合成设计,逆合成分析产生了结构单元 2-5,其中已知神经酰胺 2-亚磷酸酯衍生物 2 和氨基乙基亚磷酸酯衍生物 5。α-葡糖胺基 (16) 肌醇结构单元 3 的生成基于假二糖 6,其在 6b-O 处选择性苯甲酰化,然后在 3b-O 处选择性苄基化得到 3。四甘露糖基结构单元 4 的合成从已知的原酸酯开始衍生物 8 被转化为多功能甘露糖供体 13 和 18 以及受体 22。13 与 22 反应得到 α-二糖 23,脱乙酰然后与 18 甘露糖基化得到三糖 25;随后用 13 脱乙酰和甘露糖基化得到四糖 27;去酰化、乙酰化、区域选择性去除异头 O-乙酰基并用 CCl3CN/DBU 处理得到 4。3 与供体 4 的糖基化以高产率得到假六糖 31。用 O-苄基取代 O-酰基,然后用 O-乙酰基交换薄荷氧羰基得到 36,这使得 2 和 5 能够区域选择性连接。为此,去除 6e-O
    DOI:
    10.1002/(sici)1099-0690(199905)1999:5<1153::aid-ejoc1153>3.0.co;2-s
  • 作为产物:
    描述:
    1,2-O-<1-(R)-methoxyethylidene>-β-D-mannopyranose 在 咪唑 、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4.0h, 生成 3,4-di-O-benzyl-6-O-tert-butyldiphenylsilyl-1,2-O-<1-(R)-methoxyethylidene>-β-D-mannopyranos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多功能构建块的糖基磷脂酰肌醇 (GPI) 锚定合成——酵母 GPI 锚定的全合成
    摘要:
    对于目标分子 1 的合成设计,逆合成分析产生了结构单元 2-5,其中已知神经酰胺 2-亚磷酸酯衍生物 2 和氨基乙基亚磷酸酯衍生物 5。α-葡糖胺基 (16) 肌醇结构单元 3 的生成基于假二糖 6,其在 6b-O 处选择性苯甲酰化,然后在 3b-O 处选择性苄基化得到 3。四甘露糖基结构单元 4 的合成从已知的原酸酯开始衍生物 8 被转化为多功能甘露糖供体 13 和 18 以及受体 22。13 与 22 反应得到 α-二糖 23,脱乙酰然后与 18 甘露糖基化得到三糖 25;随后用 13 脱乙酰和甘露糖基化得到四糖 27;去酰化、乙酰化、区域选择性去除异头 O-乙酰基并用 CCl3CN/DBU 处理得到 4。3 与供体 4 的糖基化以高产率得到假六糖 31。用 O-苄基取代 O-酰基,然后用 O-乙酰基交换薄荷氧羰基得到 36,这使得 2 和 5 能够区域选择性连接。为此,去除 6e-O
    DOI:
    10.1002/(sici)1099-0690(199905)1999:5<1153::aid-ejoc1153>3.0.co;2-s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lycosyl Phosphatidylinositol (GPI) Anchor Synthesis Based on Versatile Building Blocks – Total Synthesis of a GPI Anchor of Yeast
    作者:Thomas G. Mayer、Richard R. Schmidt
    DOI:10.1002/(sici)1099-0690(199905)1999:5<1153::aid-ejoc1153>3.0.co;2-s
    日期:1999.5
    design of a synthesis of target molecule 1 the retrosynthetic analysis yielded building blocks 2–5, of which ceramide 2-phosphite derivative 2 and aminoethyl phosphite derivative 5 are known. The generation of α-glucosaminyl (16)inositol building block 3 was based on pseudodisaccharide 6 which was selectively benzoylated at 6b-O and then selectively benzylated at 3b-O to give 3. The synthesis of tetramannosyl
    对于目标分子 1 的合成设计,逆合成分析产生了结构单元 2-5,其中已知神经酰胺 2-亚磷酸酯衍生物 2 和氨基乙基亚磷酸酯衍生物 5。α-葡糖胺基 (16) 肌醇结构单元 3 的生成基于假二糖 6,其在 6b-O 处选择性苯甲酰化,然后在 3b-O 处选择性苄基化得到 3。四甘露糖基结构单元 4 的合成从已知的原酸酯开始衍生物 8 被转化为多功能甘露糖供体 13 和 18 以及受体 22。13 与 22 反应得到 α-二糖 23,脱乙酰然后与 18 甘露糖基化得到三糖 25;随后用 13 脱乙酰和甘露糖基化得到四糖 27;去酰化、乙酰化、区域选择性去除异头 O-乙酰基并用 CCl3CN/DBU 处理得到 4。3 与供体 4 的糖基化以高产率得到假六糖 31。用 O-苄基取代 O-酰基,然后用 O-乙酰基交换薄荷氧羰基得到 36,这使得 2 和 5 能够区域选择性连接。为此,去除 6e-O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苄基二亚苄基-α-D-甘露吡喃糖苷 苄基2-C-甲基-3,4-O-(1-甲基亚乙基)-BETA-D-吡喃核糖苷 艾日布林中间体,艾瑞布林中间体 艾日布林中间体 脱氧青蒿素 甲基6-脱氧-3,4-O-异亚丙基-beta-L-甘油-吡喃己糖苷 甲基3,4-异亚丙基-bet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甲基3,4-O-异亚丙基-beta-L-赤式-吡喃戊-2-酮糖 甲基3,4-O-(氧代亚甲基)-beta-D-吡喃半乳糖苷 甲基 3,4-O-异亚丙基吡喃戊糖苷 甲基 2,3-O-羰基-4,6-O-异亚丙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果糖二丙酮氯磺酸酯 果糖二丙酮 托吡酯杂质7 托吡酯N-甲基杂质 托吡酯-13C6 托吡酯 史氏环氧化恶唑烷酮甲基催化剂 双丙酮半乳糖 双丙酮-L-阿拉伯糖 六氢二螺[环己烷-1,2'-[1,3]二氧杂环戊并[4,5]吡喃并[3,2-d][1,3]二恶英-8',1''-环己烷]-4'-醇 [(3aS,5aR,7R,8aR,8bS)-7-(羟基甲基)-2,2,7-三甲基四氢-3aH-二[1,3]二氧杂环戊并[4,5-b:4',5'-d]吡喃-3a-基]甲基氨基磺酸 D-半乳醛环3,4-碳酸 6-脱氧-6-碘-1,2:3,4-二-o-异亚丙基-α-d-半乳糖吡喃糖苷 6-叠氮基-6-脱氧-1,2:3,4-二-o-异亚丙基-d-半乳糖吡喃糖苷 6-O-乙酰基-1,2:3,4-二-O-异亚丙基-alpha-D-吡喃半乳糖 4,5-O-(1-甲基乙亚基)-beta-D-吡喃果糖 3alpha-羟基去氧基蒿甲醚 3-羟基去oxydihydroartemisinin 3,5,11-三氧杂-10-氮杂三环[6.2.1.02,6]十一碳-2(6),7,9-三烯 3,4-O-异亚丙基-L-阿拉伯糖 3,4-O-(苯基亚甲基)-D-核糖酸 D-内酯 3,4,6-三-O-苄基-beta-D-吡喃甘露糖-1,2-(甲基原乙酸酯) 2,6-脱水-5-脱氧-3,4-O-(氧代亚甲基)-1-O-(三异丙基硅烷基)-D-阿拉伯糖-己-5-烯糖 2,3:4,6-二-o-异亚丙基-d-甘露糖苷甲酯 2,3:4,5-二-O-(1-甲基亚乙基)-beta-D-吡喃果糖甲基((((1-(甲硫基)亚乙基)氨基)氧基)羰基)酰胺基亚硫酸酯 2,3:4,5-二-O-(1-甲基亚乙基)-beta-D-吡喃果糖 1-叠氮基硫酸酯 2,3-脱异亚丙基托吡酯 2,3-O-羰基-alpha-d-吡喃甘露糖 2,3-O-(1-甲基亚乙基)-beta-D-吡喃果糖1-氨基磺酸酯 2,3-4,5-二-O-异亚丙基-1-O-甲基-beta-吡喃果糖 2,3,5-三邻苄基-1-o-(4-硝基苯甲酰基)-d-阿拉伯呋喃糖 2,2,2',2'-四甲基四氢螺[1,3-二氧戊环-4,6'-[1,3]二氧杂环戊并[4,5-c]吡喃]-7'-醇 10-乙氧基-1,5,9-三甲基-11,14,15-三氧杂四环[10.2.1.04,13.08,13]十五烷 1-{[(1R,2S,6R)-4,4-二甲基-3,5,10,11-四氧杂三环[6.2.1.02,6]十一烷-7-基]氧基}-3-{[(1S,2R,6S)-4,4-二甲基-3,5,10,11-四氧杂三环[6.2.1.02,6]十一烷-7-基]氧基}-2-丙胺 1-[(3aS,5aR,8aR,8bS)-2,2,7,7-四甲基四氢-3aH-二[1,3]二氧杂环戊并[4,5-b:4',5'-d]吡喃-3a-基]甲胺 1-O-ACETYL-2,3,4,6-DI-O-ISOPROPYLIDENE-Α-D-MANNOPYRANOSE1-O-乙酰基-2,3,4,6-二-O-异亚丙基-Α-D-吡喃甘露糖 1-O-ACETYL-2,3,4,6-DI-O-ISOPROPYLIDENE-Α-D-MANNOPYRANOSE1-O-乙酰基-2,3,4,6-二-O-异亚丙基-Α-D-吡喃甘露糖 1,6-脱水-2,3-O-异亚丙基-β-D-甘露吡喃糖 1,6-去氢-2,3-O-亚苄基-beta-D-吡喃甘露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