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yclohexyl)phenyltellurium dichloride | 56950-06-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yclohexyl)phenyltellurium dichloride
英文别名
(cyclo-C6H11)PhTeCl2;[Dichloro(cyclohexyl)-lambda4-tellanyl]benzene;[dichloro(cyclohexyl)-λ4-tellanyl]benzene
(cyclohexyl)phenyltellurium dichloride化学式
CAS
56950-06-2
化学式
C12H16Cl2Te
mdl
——
分子量
358.765
InChiKey
HEXMTTSJNKAHO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5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yclohexyl)phenyltellurium dichloride 在 potassium fluorid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20.0h, 生成 [Cyclohexyl(difluoro)-lambda4-tellan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125 Te 核磁共振光谱中的取代基效应和立体化学。二有机基碲二卤化物和一些碲化物和二碲化物
    摘要:
    提供了 33 种含有碲取代基的化合物的 125Te、19F 和 13C NMR 数据。(PhTeCl2)R 化合物中的 125Te 化学位移介于 δ = 878 和 1023 之间;在相应的 (PhTeF2)R 化合物中,它们要大 220 到 360 ppm。讨论了取代基和构象互变(动态 125 Te NMR)的影响。在 (PhTeCl2)R 衍生物中发现了几种非对映异构体,它们在室温下是稳定的,并且碲原子的构型不同(受限制的假旋转)。结果表明,125Te 是非常适合手性识别的核。
    DOI:
    10.1002/mrc.1260320509
  • 作为产物:
    描述:
    cyclohexyl phenyl telluride磺酰氯 作用下, 以 四氯化碳 为溶剂, 反应 10.0h, 生成 (cyclohexyl)phenyltellurium di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125 Te 核磁共振光谱中的取代基效应和立体化学。二有机基碲二卤化物和一些碲化物和二碲化物
    摘要:
    提供了 33 种含有碲取代基的化合物的 125Te、19F 和 13C NMR 数据。(PhTeCl2)R 化合物中的 125Te 化学位移介于 δ = 878 和 1023 之间;在相应的 (PhTeF2)R 化合物中,它们要大 220 到 360 ppm。讨论了取代基和构象互变(动态 125 Te NMR)的影响。在 (PhTeCl2)R 衍生物中发现了几种非对映异构体,它们在室温下是稳定的,并且碲原子的构型不同(受限制的假旋转)。结果表明,125Te 是非常适合手性识别的核。
    DOI:
    10.1002/mrc.126032050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n the reactivity of metal and organometallic halides toward R<sub>3</sub>SnOSnR<sub>3</sub>systems
    作者:Kiran Singhal、Rahul Mishra、Prem Raj
    DOI:10.1002/hc.20547
    日期:——
    bis(triorganotin)oxide, (R3Sn)2O, where (R = C6H5, p-CH3C6H4, and cyclo-C6H11) at room temperature proceeded with the simultaneous cleavage of the SnC and SnO bonds, invariably yielding R2SnO along with other products. Thus the treatment of HgX2 (X = Cl, CN, SCN) with (R3Sn)2O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polymeric diorganotin oxide R2SnO along with R3SnX and RHgX derivatives. The reaction of SbCl3 with (R3Sn)2O was
    金属盐(M = Hg、Sb 和 Te)与双(三有机锡)氧化物(R3Sn)2O 的相互作用,其中(R = C6H5、p-CH3C6H4 和环 C6H11)在室温下同时进行SnC 和 SnO 键,总是产生 R2SnO 和其他产物。因此,用 (R3Sn)2O 处理 HgX2(X = Cl、CN、SCN)导致形成聚合二有机锡氧化物 R2SnO 以及 R3SnX 和 RHgX 衍生物。发现 SbCl3 与 (R3Sn)2O 的反应生成 R2SnO、R3SnCl 和 RSbCl2,而与 SbCl5 的相互作用生成 R2SnO、R2SnCl2 和 R2SbCl3。在室温下用 (R3Sn)2O 处理 TeCl4 可提供 R2SnO、R3SnCl 和 RTeCl3。在回流温度下,PhTeCl3 与 (R3Sn)2O 反应生成 R2SnO、R3SnCl 和混合二有机碲二氯化物 RPhTeCl2。反应过程表明 SnOSn
  • Synthesis of unsymmetrical tellurides and selenaditellurides
    作者:Nicola Petragnani、Libardo Torres、Kenneth J. Wynne
    DOI:10.1016/s0022-328x(00)92089-8
    日期:1975.6
  • Substituent effects and stereochemistry in125Te NMR spectroscopy. Diorganyltellurium dihalides and some tellurides and ditellurides
    作者:Helmut Duddeck、Armin Biallaβ
    DOI:10.1002/mrc.1260320509
    日期:1994.4
    125Te, 19F and 13C NMR data for 33 compounds containing tellurium substituents are presented. The 125Te chemical shifts in (PhTeCl2)R compounds are between δ = 878 and 1023; in corresponding (PhTeF2)R compounds they are 220 to 360 ppm larger. Effects of substituents and conformational interconversions (dynamic 125Te NMR) are discussed. Several diastereomers were identified in (PhTeCl2)R derivatives
    提供了 33 种含有碲取代基的化合物的 125Te、19F 和 13C NMR 数据。(PhTeCl2)R 化合物中的 125Te 化学位移介于 δ = 878 和 1023 之间;在相应的 (PhTeF2)R 化合物中,它们要大 220 到 360 ppm。讨论了取代基和构象互变(动态 125 Te NMR)的影响。在 (PhTeCl2)R 衍生物中发现了几种非对映异构体,它们在室温下是稳定的,并且碲原子的构型不同(受限制的假旋转)。结果表明,125Te 是非常适合手性识别的核。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