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溴-1-(2-呋喃基)-1-丁酮 | 4208-45-1

中文名称
2-溴-1-(2-呋喃基)-1-丁酮
中文别名
6-溴-4,4-二甲基环己-2-烯酮
英文名称
2-bromo-1-(furan-2-yl)butan-1-one
英文别名
——
2-溴-1-(2-呋喃基)-1-丁酮化学式
CAS
4208-45-1
化学式
C8H9BrO2
mdl
——
分子量
217.062
InChiKey
SCFWPXXAVNSLN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30.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219009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溴-1-(2-呋喃基)-1-丁酮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苯 为溶剂, 生成 N-(tert-butyl)-4-ethyl-5-(furan-2-yl)-1H-pyrazol-3-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异氰化物和α-卤代酮的α-氧-酮亚胺:合成和不同反应性
    摘要:
    随意消除β-氢化物:在催化量的Pd(OAc)2存在下,α-卤代酮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α-氧代-酮亚胺,可以进一步转化为5-氨基吡唑,四唑,β-酮am和烯胺酮的收率好至极好。
    DOI:
    10.1002/chem.201703458
  • 作为产物:
    描述:
    2-丁酰呋喃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79%的产率得到2-溴-1-(2-呋喃基)-1-丁酮
    参考文献:
    名称:
    异氰化物和α-卤代酮的α-氧-酮亚胺:合成和不同反应性
    摘要:
    随意消除β-氢化物:在催化量的Pd(OAc)2存在下,α-卤代酮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α-氧代-酮亚胺,可以进一步转化为5-氨基吡唑,四唑,β-酮am和烯胺酮的收率好至极好。
    DOI:
    10.1002/chem.20170345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nexpected Role of <i>p</i>-Toluenesulfonylmethyl Isocyanide as a Sulfonylating Agent in Reactions with α-Bromocarbonyl Compounds
    作者:Jiajia Chen、Wei Guo、Zhenrong Wang、Lin Hu、Fan Chen、Yuanzhi Xia
    DOI:10.1021/acs.joc.6b00844
    日期:2016.7.1
    The reactions of p-toluenesulfonylmethyl isocyanide (TosMIC) with α-bromocarbonyl compounds leading efficiently to α-sulfonated ketones, esters, and amides were reported, in which an explicit new role of TosMIC as the sulfonylating agent was un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Mechanistic study by control experiments and DFT calculations suggested that the reaction is initiated by Cu(OTf)2-catalyzed hydration
    的反应p -toluenesulfonylmethyl胩(TOSMIC)用α-溴代化合物有效地导致α-磺化酮,酯和酰胺的报道,其中TOSMIC作为磺酰化剂的显式的新角色被揭露首次。通过对照实验和DFT计算进行的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是由Cu(OTf)2催化的TosMIC水合引发的,形成了甲酰胺中间体,该中间体在Cs 2 CO 3添加剂的介导下易于进行C-S键裂解。
  • Vinot,N., Bulletin de la Societe Chimique de France, 1973, p. 2752 - 2755
    作者:Vinot,N.
    DOI:——
    日期:——
  • α-Oxo-Ketenimines from Isocyanides and α-Haloketones: Synthesis and Divergent Reactivity
    作者:Mathias Mamboury、Qian Wang、Jieping Zhu
    DOI:10.1002/chem.201703458
    日期:2017.9.18
    β-Hydride elimination at will: Reaction of α-haloketones with isocyanides in the presence of a catalytic amount of Pd(OAc)2 afforded α-oxo-ketenimines that can be further converted to 5-aminopyrazoles, tetrazole, β-keto amidines and enaminone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随意消除β-氢化物:在催化量的Pd(OAc)2存在下,α-卤代酮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α-氧代-酮亚胺,可以进一步转化为5-氨基吡唑,四唑,β-酮am和烯胺酮的收率好至极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