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epoxytridecane | 1713-31-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epoxytridecane
英文别名
1,2-epoxytridecane;2-undecyloxirane;undecyl-oxirane;Undecyl-oxiran
(+/-)-1,2-epoxytridecane化学式
CAS
1713-31-1;59812-92-9;59829-81-1;59829-82-2
化学式
C13H26O
mdl
——
分子量
198.349
InChiKey
ZKAPVLMBPUYKK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稳定性/保质期:
    遵照规定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7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12.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SDS

SDS:b44c2751bba0a413b2d3d1890b5b0bb3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R)-(+)-1,2-环氧十三烷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R)-(+)-Undecyloxiran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皮肤刺激 (类别2)
眼刺激 (类别2A)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申明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警告申明
预防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措施
P302 + P352 如与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受感染部位.
P304 + P340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2 如感觉不适,呼救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2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 就诊。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P362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R)-(+)-Undecyloxirane
别名
: C13H26O
分子式
: 198.34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R)-(+)-1,2-Epoxytridecane
-
CAS 号 59829-81-1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用惰性吸附材料吸收并当作危险废品处理。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吸入蒸汽和烟雾。
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带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符合 EN166要求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防渗透的衣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液体
颜色: 无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138 °C 在 20 hPa - lit.
g) 闪点
100 °C - 闭杯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0.841 g/cm3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epoxytridecane吡啶 、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S,S)-(+)-N,N'-bis(3,5-di-tert-butylsalicylidene)-1,2-cyclohexanediaminocobalt(II) 、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 为溶剂, 反应 72.0h, 生成 (R)-2-tridecanyl 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摘要:
    Our objectives were to identify and field test the sex pheromone of female Douglas-fir cone gall midge, Contarinia oregonensis (Diptera: Cecidomyiidae). Coupled gas chromatographic-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ion (GC-EAD) analyses of pheromone extract revealed a single compound (A) that elicited responses from male antennae. Hydrogenation of pheromone extract, followed by renewed GC-EAD analysis, revealed a new EAD-active compound with chromat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identical to those of tridecan-2-yl acetate on five fused silica columns (DB-5, DB-210, DB-23, SP-1000, and Cyclodex-B). Syntheses, chromatography, and retention index calculations of all possible tridecen-2-yl acetates suggested that the candidate pheromone A was a tridecadien-2-yl acetate with nonconjugated double bonds. Synthetic candidate pheromone component (Z,Z)-4,7-tridecadien-2-yl acetate (Z4Z7) cochromatographed with A on all analytical columns and elicited comparable antennal activity. In GC-EAD analyses that separated the enantiomers (Z,Z)4,7-tridecadien-(S)-2-yl acetate (2S-Z4Z7) and (Z,Z)-4,7-tridecadien-(R)-2-yl acetate (2R-Z4Z7) with baseline resolution, only 2S-Z4Z7 as a component in a racemic standard or in pheromone extract elicited antennal responses. In Douglas-fir seed orchards, sticky traps baited with 2S-Z4Z7 captured male C. oregonensis, whereas 2R-Z4Z7 was behaviorally benign. Comparable catches of males in traps baited with racemic Z4Z7 (50 mug) or virgin female C. oregonensis suggested that synthetic pheromone baits could be developed for monitoring C. oregonensis populations in commercial Douglas-fir seed orchards.
    DOI:
    10.1023/a:1021005517389
  • 作为产物:
    描述:
    1-十三烯间氯过氧苯甲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1,2-epoxytridec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常春藤(常春藤螺旋)Delta9去饱和酶同源物催化的Delta4脱氢的立体化学。
    摘要:
    棕榈酰-ACP Delta(4)脱氢酶介导的脱氢的立体化学已通过追踪位于立体特异性单氘化底物-(4S)-和(4R)-[4-(2)H(1)]上的氘原子的命运进行了检查。 -棕榈酰-ACP和(5S)-和(5R)-[5-(2)H(1)]-棕榈酰-ACP。发现在棕榈酰基底物的C-4和C-5之间引入(Z)-双键与pro-R对映选择性一起发生,该结果与密切相关的同源-castor硬脂酰-ACP Delta获得的结果相匹配。 (9)去饱和酶。这些数据表明,尽管两种酶之间的区域选择性不同,但氢去除的立体化学仍得以保留。
    DOI:
    10.1039/b617942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Methylidene agents: preparation of chiral non-racemic heterocycles
    作者:David C. Forbes、Sampada V. Bettigeri、Samit A. Patrawala、Susanna C. Pischek、Michael C. Standen
    DOI:10.1016/j.tet.2008.10.019
    日期:2009.1
    Reaction of sulfur ylide with aldehyde, imine, and ketone functionality affords the desired three-membered heterocycle in excellent yield. The sulfur ylide is generated in situ upon decarboxylation of carboxymethylsulfonium betaine functionality. Of the seven carboxymethylsulfonium betaine derivatives surveyed, the highest level of conversion of π-acceptor to heterocycle was obtained with the one having
    硫叶立德与醛、亚胺和酮官能团的反应以优异的产率提供所需的三元杂环。在羧甲基锍甜菜碱官能团脱羧后原位生成硫叶立德。在调查的七种羧甲基锍甜菜碱衍生物中,π-受体转化为杂环的水平最高,其中含有S-甲基和S-苯基官能团与硫代乙酸酯衍生物结合。涉及羧甲基锍甜菜碱官能团脱羧的亚甲基氮丙啶化和环氧化以反应方案、转化水平和范围的优势补充了现有技术。虽然在亚胺官能团的氮丙啶化中观察到中等水平的非对映控制,但使用 Jacobsen 的 Co(II)-salen 络合物解析的四种环氧乙烷均以高产率和对映选择性获得。分离出的手性非外消旋环氧乙烷分别以 3-溴-4-甲氧基苯甲醛和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正式合成 chelonin B 和考布他汀。
  • Reaction of Diphenylsulfonium Methylide with Carbonyl Compounds in Non-Basic Media
    作者:Kazuhito Hioki、Shohei Tani、Yoshiro Sato
    DOI:10.1055/s-1995-3970
    日期:1995.6
    Diphenylsulfonium methylide was formed by fluoride-induced desilylation of diphenyl[(trimethylsilyl)methyl]sulfonium triflate with cesium fluoride in dimethyl sulfoxide and allowed to react with carbonyl compounds in situ to give oxiranes.
    二苯硫翁亚甲基是通过氟化铯在二甲基亚砜中引发的二苯[(三甲基硅基)甲基]硫翁三氟甲磺酸盐的去硅化反应形成的,并允许其原位与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环氧乙烷。
  • Dinuclear Iron(III) and Nickel(II) Complexes Containing <i>N-(</i> 2-Pyridylmethyl)-<i>N</i> ′-(2-hydroxyethyl)ethylenediamine: Catalytic Oxidation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作者:Ah Rim Jeong、Jong Won Shin、Jong Hwa Jeong、Kwon Hee Bok、Cheal Kim、Donghyun Jeong、Jaeheung Cho、Shinya Hayami、Kil Sik Min
    DOI:10.1002/chem.201604498
    日期:2017.3.2
    Dinuclear FeIII and NiII complexes, [(phenO)Fe(N3)]2(NO3)2 (1) and [(phenOH)Ni(N3)2]2 (2), were prepared by treating Fe(NO3)3⋅9 H2O and Ni(NO3)2⋅6 H2O in methanol, respectively, with phenOH (=N‐(2‐pyridylmethyl)‐N′‐(2‐hydroxyethyl)ethylenediamine) and NaN3; both 1 and 2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s. Two ethoxo‐bridged
    双核的Fe III和Ni II络合物,[(苯氧)的Fe(N 3)] 2(NO 3)2(1)和[(phenOH)的Ni(N 3)2 ] 2(2)中,通过处理的Fe(其制备NO 3)3 ⋅9ħ 2 O和镍(NO 3)2 ⋅6ħ 2 Ó在甲醇中,分别与phenOH(= N-( 2-吡啶基甲基) - ñ ' - (2-羟基乙基)乙二胺)和NaN的3;既1和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磁化率测量来表征。在1和2中分别观察到两个乙氧基桥接的Fe III和两个叠氮桥接的Ni II;在二聚体单元内观察到通过桥联的乙氧基的相应反铁磁相互作用和通过桥联的末端叠氮基配体的强铁磁耦合。配合物1没有表现出任何催化活性,而配合物2对于脂族,芳族和末端烯烃的环氧化表现出了出色的催化活性。
  • Terminal and Internal Olefin Epoxidation with Cobalt(II) as the Catalyst: Evidence for an Active Oxidant Co<sup>II</sup>–Acylperoxo Species
    作者:Min Young Hyun、Soo Hyun Kim、Young Joo Song、Hong Gyu Lee、Young Dan Jo、Jin Hoon Kim、In Hong Hwang、Jin Young Noh、Juhye Kang、Cheal Kim
    DOI:10.1021/jo3009963
    日期:2012.9.7
    corresponding epoxides. This catalytic system features a nearly nonradical-type and highly stereospecific epoxidation of aliphatic olefin, fast conversion, and high yields. Olefin epoxidation by this catalytic system is proposed to involve a new reactive CoII–OOC(O)R species, based on evidence from H218O-exchange experiments, the use of peroxyphenylacetic acid as a mechanistic probe, reactivity and Hammett
    发现一种简单的催化系统,使用市售的高氯酸钴(II)作为催化剂,使用3-氯过氧苯甲酸作为氧化剂,在温和的实验条件下,对多种烯烃的环氧化反应具有很高的选择性,非常有效。更具挑战性的目标,例如末端脂族烯烃也被有效地和选择性地氧化成相应的环氧化物。该催化体系具有脂族烯烃的近乎非自由基型和高度立体定向的环氧化作用,具有快速转化和高收率的特点。基于H 2 18的证据,提出了通过这种催化系统进行的烯烃环氧化涉及一种新的反应性Co II –OOC(O)R物质。O交换实验,使用过氧苯乙酸作为机械探针,反应性和Hammett研究,EPR和ESI质谱研究。但是,如果没有底物,则发现Co II-酰基过氧中间体(Co II -OOC(O)R)的O-O键被杂合和均裂。
  • Trinuclear nickel and cobalt complexes containing unsymmetrical tripodal tetradentate ligands: syntheses, structural, magnetic,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作者:Jong Won Shin、Ah Rim Jeong、Sun Young Lee、Cheal Kim、Shinya Hayami、Kil Sik Min
    DOI:10.1039/c6dt02701f
    日期:——
    giving rise to nickel(II) and cobalt(II) trinuclear complexes, respectively. Trinuclear complexes 1 and 2 are isomorphous. In 3, two terminal cobalt(III) units are coordinated to pmidip2− and two CH3CO2−. The terminal units are each linked to a central cobalt(II) cation through two oxygen atoms of pmidip2− and one oxygen atom of a bidentate acetate ion, resulting in a linear trinuclear mixed-valence cobalt
    四齿n的协调化学2 ö 2型配体Ñ - (2-吡啶基甲基)亚氨基二乙醇(H 2 pmide)和ñ - (2-吡啶基甲基)iminodiisopropanol(H 2 pmidip)已经研究用镍(II)和钴(II / III)离子。制备并表征的三种新型配合物是[(Hpmide)2 Ni 3(CH 3 COO)4 ](1),[(Hpmide)2 Co 3(CH 3 COO)4 ](2)和[(pmidip)2 Co 3(CH 3 COO) 4 ]( 3)。在1和2中,两个终端镍( II)/钴( II)单元被配位到一个Hpmide -和两个CH 3 CO 2 - 。中的终端单元的每一个连接到中央镍( II)/钴( II)通过Hpmide的一个氧原子的阳离子-和乙酸根离子的两个氧原子,从而产生镍( II)和钴( II)三核配合物,分别。三核配合物1和2是同构的。在3中,两个终端钴(III)单元被配位到pmidip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4-氯-1,2-环氧丁烷 顺式-环氧琥珀酸氢钾 顺式-1-环己基-2-乙烯基环氧乙烷 顺-(2S,3S)甲基环氧肉桂酸酯 雌舞毒蛾引诱剂 阿洛司他丁 辛基缩水甘油醚 表氰醇 螺[环氧乙烷-2,2-三环[3.3.1.1~3,7~]癸烷] 蛇根混合碱 苯氧化物 聚碳酸丙烯酯 聚依他丁 羟基乙醛 缩水甘油基异丁基醚 缩水甘油基十六烷基醚 缩水甘油 硬脂基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盐酸司维拉姆 甲醛与(氯甲基)环氧乙烷,4,4-(1-甲基乙亚基)双酚和2-甲基苯酚的聚合物 甲醛与(氯甲基)环氧乙烷,4,4'-(1-甲基乙亚基)二[苯酚]和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的聚合物 甲醇环氧乙烷与壬基酚的聚合物 甲胺聚合物与(氯甲基)环氧乙烷 甲硫代环氧丙烷 甲基环氧氯丙烷 甲基环氧巴豆酸酯 甲基环氧乙烷与环氧乙烷和十六烷基或十八烷基醚的聚合物 甲基环氧乙烷与[(2-丙烯基氧基)甲基]环氧乙烷聚合物 甲基环氧丙醇 甲基环氧丙烷 甲基N-丁-3-烯酰甘氨酸酸酯 甲基7-氧杂双环[4.1.0]庚-2,4-二烯-1-羧酸酯 甲基3-环丙基-2-环氧乙烷羧酸酯 甲基1-氧杂螺[2.5]辛烷-2-羧酸酯 甲基(2S,3R)-3-丙基-2-环氧乙烷羧酸酯 甲基(2R,3S)-3-丙基-2-环氧乙烷羧酸酯 甲基(2R,3R)-3-环丙基-2-环氧乙烷羧酸酯 环氧溴丙烷 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4-(1,1-二甲乙基)苯酚的聚合物 环氧氯丙烷-d5 环氧氯丙烷-D1 环氧氯丙烷-3,3’-亚氨基二丙胺的聚合物 环氧氯丙烷-2-13C 环氧氯丙烷 环氧氟丙烷 环氧柏木烷 环氧愈创木烯 环氧十二烷 环氧化蛇麻烯 II 环氧乙烷羧酸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