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1,5-dimethylindole-3-carboxylat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1,5-dimethylindole-3-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Methyl 1,5-dimethylindole-3-carboxylate
methyl 1,5-dimethylindole-3-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2H13NO2
mdl
——
分子量
203.241
InChiKey
GUKDMQXIRSTUB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31.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Construction of indoloquinolinones via Pd(II)-catalyzed tandem C C/C N bond formation: application to the total synthesis of isocryptolepine
    摘要:
    DOI:
    10.1016/j.tetlet.2014.11.008
  • 作为产物:
    描述:
    methyl 3-[N-(2-iodo-4-methylphenyl)-N-methylamino]propionate 在 potassium phosphate四(三苯基膦)钯苯酚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以66%的产率得到methyl 1,5-dimethylindole-3-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控制(2-碘代苯胺基)羰基化合物在Pd催化的环化反应中的化学选择性
    摘要:
    通过广泛的实验计算(DFT)研究已经探索了控制钯催化(2-碘代苯胺基)羰基化合物的化学选择性的因素。结果发现,该工艺的选择性,即,稠合的六元相对于五元环,可以通过初始反应物,反应条件和添加剂的适当选择被控制的形成。因此,酯或酰胺产生通过亲核加成过程酮,而另外的PhO的-离子通过α-芳基化反应导致二氢吲哚的形成。相反,在苯酚存在下,相应的酮反应物产生两种反应产物的混合物,其比例取决于所用的碱。这些过程的结果可以通过形成常见的四元的palladacycle中间体来解释,从该中间体中发生竞争性亲核加成和α-芳基化反应。苯酚在此过程中的显着作用使α-芳基化反应更容易,促进了烯醇配合物的形成,烯醇配合物通过烯醇部分的羟基与苯氧基配体的氧原子之间的分子内氢键得以稳定。而且,
    DOI:
    10.1002/chem.20110281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antioselective Dearomatization of Indoles via SmI<sub>2</sub>-Mediated Intermolecular Reductive Coupling with Ketones
    作者:Wen-Yun Zhang、Hu-Chong Wang、Ye Wang、Chao Zheng、Shu-Li You
    DOI:10.1021/jacs.3c01994
    日期:2023.5.10
    Samarium diiodide (SmI2) mediated reductive coupling reactions are powerful metho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arbon–carbon bond in organic synthesis. Despite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in recent decades, successful examples of the corresponding asymmetric reactions remained scarce, probably due to the involvement of highly reactive radical intermediates.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an enantioselective
    二碘化钐 (SmI 2 ) 介导的还原偶联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构建碳-碳键的有效方法。尽管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广泛的发展,但相应的不对称反应的成功例子仍然很少,这可能是由于高反应性自由基中间体的参与。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报告了通过 SmI 2进行的吲哚的对映选择性脱芳构化-介导的与酮的分子间还原偶联。利用手性三齿氨基二醇配体支持的钐还原剂,可以轻松合成带有两个连续立体异构中心的二氢吲哚分子,产率高(高达 99%)且立体选择性高(高达 99:1 er 和 >20:1 dr)。结合实验和计算研究表明,从手性钐还原剂到每个底物的平行单电子转移允许以对映选择性方式进行自由基-自由基重组,这是 SmI 2介导的还原偶联反应中独特的机制场景。
  • Synthesis of Indole-3-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by Pd(0)-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α-Arylation of β-(2-Iodoanilino) Esters
    作者:Daniel Solé、Olga Serrano
    DOI:10.1021/jo800034m
    日期:2008.3.1
    beta-(2-Iodoanilino) esters undergo intramolecular alpha-aryl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d(PPh3)(4) and potassium phenoxide. The reaction is a useful methodolog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ndole-3-carboxylic acid ester derivatives.
  • Hirano, Satoshi; Akai, Ritsuko; Shinoda, Yoshihiko, Heterocycles, 1995, vol. 41, # 2, p. 255 - 258
    作者:Hirano, Satoshi、Akai, Ritsuko、Shinoda, Yoshihiko、Nakatsuka, Shin-ichi
    DOI:——
    日期:——
  • Construction of indoloquinolinones via Pd(II)-catalyzed tandem C C/C N bond formation: application to the total synthesis of isocryptolepine
    作者:Xuebing Chen、Peng Sun、Jinyi Xu、Xiaoming Wu、Lingyi Kong、Hequan Yao、Aijun Lin
    DOI:10.1016/j.tetlet.2014.11.008
    日期:2014.12
  • Control over the Chemoselectivity of Pd-Catalyzed Cyclization Reactions of (2-Iodoanilino)carbonyl Compounds
    作者:Daniel Solé、Israel Fernández、Miguel A. Sierra
    DOI:10.1002/chem.201102811
    日期:2012.5.29
    The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chemoselectivity of palladium‐catalyzed cyclization reactions of (2‐iodoanilino)carbonyl compounds have been explored by an extensive experimental computational (DFT)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the selectivity of the process, that is, the formation of fused six‐ versus five‐membered rings,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proper selection of the initial reactant, reaction conditions
    通过广泛的实验计算(DFT)研究已经探索了控制钯催化(2-碘代苯胺基)羰基化合物的化学选择性的因素。结果发现,该工艺的选择性,即,稠合的六元相对于五元环,可以通过初始反应物,反应条件和添加剂的适当选择被控制的形成。因此,酯或酰胺产生通过亲核加成过程酮,而另外的PhO的-离子通过α-芳基化反应导致二氢吲哚的形成。相反,在苯酚存在下,相应的酮反应物产生两种反应产物的混合物,其比例取决于所用的碱。这些过程的结果可以通过形成常见的四元的palladacycle中间体来解释,从该中间体中发生竞争性亲核加成和α-芳基化反应。苯酚在此过程中的显着作用使α-芳基化反应更容易,促进了烯醇配合物的形成,烯醇配合物通过烯醇部分的羟基与苯氧基配体的氧原子之间的分子内氢键得以稳定。而且,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Z)-3-[[[2,4-二甲基-3-(乙氧羰基)吡咯-5-基]亚甲基]吲哚-2--2- (S)-(-)-5'-苄氧基苯基卡维地洛 (R)-(+)-5'-苄氧基卡维地洛 (R)-卡洛芬 (N-(Boc)-2-吲哚基)二甲基硅烷醇钠 (4aS,9bR)-6-溴-2,3,4,4a,5,9b-六氢-1H-吡啶并[4,3-B]吲哚 (3Z)-3-(1H-咪唑-5-基亚甲基)-5-甲氧基-1H-吲哚-2-酮 (3Z)-3-[[[4-(二甲基氨基)苯基]亚甲基]-1H-吲哚-2-酮 (3R)-(-)-3-(1-甲基吲哚-3-基)丁酸甲酯 (3-氯-4,5-二氢-1,2-恶唑-5-基)(1,3-二氧代-1,3-二氢-2H-异吲哚-2-基)乙酸 齐多美辛 鸭脚树叶碱 鸭脚木碱,鸡骨常山碱 鲜麦得新糖 高氯酸1,1’-二(十六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碳菁 马鲁司特 马来酸阿洛司琼 马来酸替加色罗 顺式-ent-他达拉非 顺式-1,3,4,4a,5,9b-六氢-2H-吡啶并[4,3-b]吲哚-2-甲酸乙酯 顺式-(+-)-3,4-二氢-8-氯-4'-甲基-4-(甲基氨基)-螺(苯并(cd)吲哚-5(1H),2'(5'H)-呋喃)-5'-酮 靛红联二甲酚 靛红磺酸钠 靛红磺酸 靛红乙烯硫代缩酮 靛红-7-甲酸甲酯 靛红-5-磺酸钠 靛红-5-磺酸 靛红-5-硫酸钠盐二水 靛红-5-甲酸甲酯 靛红 靛玉红3'-单肟5-磺酸 靛玉红-3'-单肟 靛玉红 青色素3联己酸染料,钾盐 雷马曲班 雷莫司琼杂质13 雷莫司琼杂质12 雷莫司琼杂质 雷替尼卜定 雄甾-1,4-二烯-3,17-二酮 阿霉素的代谢产物盐酸盐 阿贝卡尔 阿西美辛叔丁基酯 阿西美辛 阿莫曲普坦杂质1 阿莫曲普坦 阿莫曲坦二聚体杂质 阿莫曲坦 阿洛司琼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