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5-三氯苯氧基乙酸乙酯 | 1928-39-8

中文名称
2,4,5-三氯苯氧基乙酸乙酯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2,4,5-trichlorophenoxyacetate
英文别名
2,4,5-Trichlorphenoxyessigsaeure-ethylester;(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ethyl ester;(2,4,5-Trichlor-phenoxy)-essigsaeure-aethylester;ethyl 2-(2,4,5-trichlorophenoxy)acetate
2,4,5-三氯苯氧基乙酸乙酯化学式
CAS
1928-39-8
化学式
C10H9Cl3O3
mdl
MFCD11173952
分子量
283.539
InChiKey
LVNNFHCEDQSWS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34.88°C (rough estimate)
  • 熔点:
    64.0 °C
  • 溶解度:
    1.41e-05 M
  • 保留指数:
    1823.9;1782.6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35.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18990090

SDS

SDS:0bb5e309d348ab98ddf50c74dcdd4861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快速发现新型抗真菌药物:带有 quinazolin-4(3H)-one 片段的 1,3,4-恶二唑衍生物
    摘要:
    农业生产中爆发的抗性真菌的迅速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新型杀菌剂候选物的开发。为了发现新的抗真菌先导物,构建了一系列带有 quinazolin-4(3 H )-one 片段的 1,3,4-恶二唑衍生物,用于评估它们在体外和体内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生成系统的结构的优化的生物活性分子余32所识别作为对有希望的抑制剂纹枯病与体内200 μg/mL 时的预防效果为 58.63%。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生物活性分子I 32可以诱导菌丝的蔓延生长、菌丝表面的局部收缩和破裂、液泡的极度膨胀、细胞壁的显着变形、以及线粒体数量的减少。上述结果为发现带有喹唑啉-4(3 H )-one 和1,3,4-恶二唑片段的抗真菌先导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补充。
    DOI:
    10.1016/j.bmc.2021.116330
  • 作为产物:
    描述:
    2,4,5-三氯苯酚sodium hydroxide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反应 3.25h, 生成 2,4,5-三氯苯氧基乙酸乙酯
    参考文献:
    名称:
    Basic amides of 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2,4,6-trimethylphenoxyacetic and 4-bromo-3,5-dimethylphenoxyacetic acid and some related compounds; Synthesis and pharmacological screening
    摘要:
    甲酯类化合物 II 的反应与 2,4,5-三氯苯氧乙酸 (Ia)、2,4,6-三甲基苯氧乙酸 (Ib) 和 4-溴-3,5-二甲基苯氧乙酸 (Ic) 在沸腾的乙醇中与 2-二乙胺基乙胺、2-吗啉基乙胺、3-吗啉基丙胺、1-甲基哌嗪、3-(4-甲基哌嗪基)丙胺、3-[4-(2-甲苯基)哌嗪]丙胺和 1,4-双(3-氨基丙基)哌嗪的反应产生了基本酰胺 Va-XIc,这些酰胺以盐酸盐的形式分离出来。酸氯化物 IVaIVb 与 1,4-双(2-羟乙基)哌嗪和 1,4-双(3-羟丙基)哌嗪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的反应直接产生了双酯的二盐酸盐 XIIabXIIIab。制备的化合物仅具有微弱的中枢神经系统效应(主要是抑制性的);它们具有局部麻醉、轻度降压(其中一些为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抗心律失常和外周血管扩张活性。
    DOI:
    10.1135/cccc1983108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2-{N-[(2,4,5-trichlorophenoxy) acetyl]-N-methylamino}-3-pyrrolidinepropanamide analogs as potential antagonists of Urotensin II receptor
    作者:Ajay Soni、Subham Saha、Aditi Agarwal、Abdul Rehman Abdul Rauf、Rakesh Kumar Singh、Mahesh Seth、Shashi Kant Singh、Sandeep Sinha、Raj Kumar Shirumalla、Shinji Marumoto、Ruchi Tandon
    DOI:10.1080/10799893.2022.2164306
    日期:——
    novel small molecule antagonists of Urotensin II receptor with acceptable pharmacological profile. Materials and methods 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 (SAR) studies on 2-N-[(2,4,5-trichlorophenoxy) acetyl]-N-methylamino}-3-pyrrolidinepropanamide series were conducted and shortlisted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in in vitro cell-based assays. Human and mouse Urotensin II receptor overexpressing
    摘要 文章的目的 鉴定具有可接受的药理学特征的 Urotensin II 受体的新型小分子拮抗剂。 材料和方法 对 2- N -[(2,4,5-三氯苯氧基) 乙酰基]- N -甲氨基}-3-吡咯烷丙酰胺系列进行构效关系 (SAR) 研究,并在体外细胞中合成和评估入围化合物基于测定。人和小鼠 Urotensin II 受体过表达 CHO 细胞用于钙释放和放射性配体结合测定。该系列中的初始分子在钙释放测定中存在溶解度和种间变异性问题。因此,我们进行 SAR 来克服这 2 个问题,并在小鼠升压反应模型中进一步评估具有可接受的体外特征的分子,以生成 UII 受体拮抗的体内概念证明。 结果和结论 我们特此报告 2- N -[(2,4,5-三氯苯氧基)乙酰基]-N-甲基氨基}-3-吡咯烷丙酰胺系列的鉴定,以获得具有可接受的药理学特征的 Urotensin II 受体的新型小分子拮抗剂。
  • Asthana,T.C. et al.,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70, vol. 8, p. 1086 - 1095
    作者:Asthana,T.C. et al.
    DOI:——
    日期:——
  • Eckstein, Roczniki Chemii, 1956, vol. 30, p. 633
    作者:Eckstein
    DOI:——
    日期:——
  • Eckstein; Mikulski, Roczniki Chemii, 1959, vol. 33, p. 529
    作者:Eckstein、Mikulski
    DOI:——
    日期:——
  • Preparation and Reactions of Several Chlorine Substituted Phenoxyacetyl Chlorides
    作者:Carl M. Hill、Myron B. Towns、Gilbert. Senter
    DOI:10.1021/ja01169a065
    日期:1949.1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