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7-二氯-1,10-菲咯啉 | 5394-23-0

中文名称
4,7-二氯-1,10-菲咯啉
中文别名
4,7-二氯-1,10-邻二氮杂菲水合物;4,7-二氯-1,1-菲咯啉;K0052
英文名称
4,7-dichloro-1,10-phenanthroline
英文别名
4,7-dichlorophenanthroline;4,7-dichloro-1,10-phenantroline
4,7-二氯-1,10-菲咯啉化学式
CAS
5394-23-0
化学式
C12H6Cl2N2
mdl
MFCD00233882
分子量
249.099
InChiKey
GIEQBYJCGYHHS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43-247 °C
  • 沸点:
    395.9±37.0 °C(Predicted)
  • 密度:
    1.48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TSCA:
    No
  • 海关编码:
    2933990090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811
  • 危险标志:
    GHS05,GHS06
  • 危险性描述:
    H301,H315,H318,H335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80,P301 + P310,P305 + P351 + P338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类别:
    8,6.1
  • 储存条件:
    室温

SDS

SDS:8184cc24afae85fd91469ac882660d69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4,7-二氯-1,10-菲咯啉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3)
皮肤刺激 (类别2)
严重的眼损伤 (类别1)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8 造成严重眼损伤。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警告申明
预防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措施
P301 + P310 如果吞下去了: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2 + P352 如与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受感染部位.
P304 + P340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32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 就诊。
P362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12H6Cl2N2
分子式
: 249.1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4,7-Dichloro-1,10-phenanthroline
-
CAS 号 5394-23-0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氯化氢气体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戴呼吸罩。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以前和操作过此产品之后立即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243 - 247 °C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辛醇--水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3.779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会中毒。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引起眼睛烧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2811 国际海运危规: 2811 国际空运危规: 2811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TOXIC SOLID, ORGANIC, N.O.S. (4,7-Dichloro-1,10-phenanthroline)
国际海运危规: TOXIC SOLID, ORGANIC, N.O.S. (4,7-Dichloro-1,10-phenanthroline)
国际空运危规: Toxic solid, organic, n.o.s. (4,7-Dichloro-1,10-phenanthrolin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6.1 国际海运危规: 6.1 国际空运危规: 6.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I 国际海运危规: III 国际空运危规: I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10-邻菲啰啉的应用与制备

应用

10-邻菲啰啉可用作荧光材料中间体,并广泛应用于生命医药领域、催化领域以及新型光电磁材料等领域。

制备

将4.16克(10毫摩尔)的1,2-双-[(2,2-二甲基-4,6-二氧代-1,3-二恶烷-5-亚基甲基)氨基]苯溶解于300毫升对苯醚中,并进行回流30分钟。待混合液降温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环己烷,观察到大量沉淀析出。随后过滤并用环己烷洗涤去除对苯醚,最后在真空条件下干燥得到淡黄色粉末粗产物,其产率约为99%。此产物无需纯化即可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接下来,将2.1克(10毫摩尔)的4,7-二酮-1,10-邻菲哕啉加入到60克(210毫摩尔)三氯氧磷中,在氮气保护下进行30分钟反应。随后将反应液倒入含有400毫升冰水混合物的容器中,并用10%的NaOH溶液调节pH值至7-8,再使用二氯甲烷(每次100毫升共三次)进行萃取,合并有机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最后通过旋转蒸发及柱层析技术得到1.74克白色粉末产物4,7-二氯-1,10-菲咯啉,其产率为7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7-二氯-1,10-菲咯啉 在 sodium carbonate 、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乙腈 为溶剂, 反应 96.0h, 生成 4,7-(epoxy<1,4>-benzenoxyethanoxyethanoxyethanoxyethanoxy<1,4>-benzenoxy)-1,10-phenanthr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of 4,7-Disubstituted Phenanthrolines as Key Building Blocks for the First Preparation of Macrocyclic Mono- and Bisphenanthrolines with exo-Coordination Sites
    摘要:
    本文介绍了各种4,7-双羰基苯并吡喃并吡啶和4,7-双(4-羟基苯氧基)苯并吡喃并吡啶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合成具有外配位位的第一个大环苯并吡喃并吡啶和双苯并吡喃并吡啶中的应用。
    DOI:
    10.1055/s-1997-3243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铜催化的咪唑和苯并咪唑的N-芳基化
    摘要:
    发现4,7-二甲氧基-1,10-菲咯啉(L1c)是在温和条件下铜催化的咪唑和苯并咪唑与芳基碘化物和溴化物的N-芳基化反应的有效配体。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表明,聚乙二醇的加入会加速该反应。各种受阻和功能化的咪唑,苯并咪唑和芳基卤化物均以良好的转化率达到了极好的收率。杂芳基卤化物也以中等至良好的产率偶联。我们还介绍了从一系列偶联反应中获得的结果,这些反应直接比较了L1c与其他最近报道的配体的使用。
    DOI:
    10.1021/jo070807a
  • 作为试剂:
    描述:
    甲基丁胺3-methyl-5-phenylpent-1-en-3-yl acetate4,7-二氯-1,10-菲咯啉 、 C10H16Cl2Ru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9.0h, 以40%的产率得到N-butyl-N,3-dimethyl-5-phenylpent-1-en-3-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钌催化的乙酸烯丙酯对α,α-二取代的烯丙基胺的区域选择性构建
    摘要:
    用几种类型的胺完成了钌催化的叔烯丙基乙酸酯的区域选择性烯丙基胺化。Cp * RuCl 2 / 5,5'-二甲基-2,2'-联吡啶或其相关的钌催化剂体系有效地催化了该反应,并以中等至高收率形成了α,α-二取代的烯丙基胺为单一的区域异构体。
    DOI:
    10.1021/acs.orglett.6b0367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ertiary Alcohols as Radical Precursor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ertiary Substituents into Heteroarenes
    作者:Spencer P. Pitre、Mikko Muuronen、Dmitry A. Fishman、Larry E. Overman
    DOI:10.1021/acscatal.9b00405
    日期:2019.4.5
    Despite many recent advances in the radical alkylation of electron-deficient heteroarenes since the seminal reports by Minisci and co-workers, methods for the direct incorporation of tertiary alkyl substituents into nitrogen heteroarenes are limited.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use of tert-alkyl oxalate salts, derived from tertiary alcohols, to introduce tertiary substituents into a variety of heterocyclic
    尽管自Minisci和同事的开创性报道以来,在缺电子杂芳烃的自由基烷基化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但是将叔烷基取代基直接掺入氮杂芳烃的方法仍然受到限制。该报告描述了使用衍生自叔醇的草酸叔烷基酯盐将叔取代基引入各种杂环底物中。该反应具有相当宽的范围,在温和条件下迅速进行,并通过光化学或热活化来引发。通过闪光光解研究获得了对更高产率的可见光引发过程的潜在机制的见解,而计算研究则提供了对反应范围的见解。
  • Photoluminescence enhancement of Re(<scp>i</scp>) carbonyl complexes bearing D–A and D–π–A ligands
    作者:Anna M. Maroń、Agata Szlapa-Kula、Marek Matussek、Rafal Kruszynski、Mariola Siwy、Henryk Janeczek、Justyna Grzelak、Sebastian Maćkowski、Ewa Schab-Balcerzak、Barbara Machura
    DOI:10.1039/c9dt04871e
    日期:——

    The impact of highly electron donating units appended to the imine ligand on the thermal and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Re(i) complexes was investigated.

    将高度电子给体单元附加到亚胺配体对Re(i)配合物的热性和光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 Rhenium(<scp>i</scp>) complexes with phenanthrolines bearing electron-withdrawing Cl and electron-donating CH<sub>3</sub> substituents – synthesis, photophysical, therm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with electroluminescence ability
    作者:Anna Świtlicka、Tomasz Klemens、Barbara Machura、Ewa Schab-Balcerzak、Katarzyna Laba、Mieczyslaw Lapkowski、Marzena Grucela、Jacek Nycz、Marcin Szala、Magdalena Kania
    DOI:10.1039/c6ra23935h
    日期:——
    Five rhenium(I) tricarbonyl complexes incorporating 1,10-phenanthroline derivatives with electron-withdrawing Cl and electron-donating CH3 substituent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photophysical, therm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with electroluminescence ability were examined.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these complexes was found to decrease from 391 to 281 °C upon adding methyl groups and decreasing
    五个掺有1,10-菲咯啉衍生物与吸电子Cl和给电子CH 3的tri(I)三羰基配合物合成了取代基,并研究了其具有电致发光能力的光物理,热和电化学性质。发现添加甲基并减少氯原子数后,这些络合物的熔融温度从391降低至281°C。带有甲基取代基的化合物可能形成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8-127°C的非晶态分子材料。循环伏安法测量表明,该配合物具有电化学活性,且能带隙在2.24–2.46 eV范围内。所有配合物均为光致发光,形成固态膜,并与聚(9-乙烯基咔唑)(PVK)和PVK:(2-(4-叔丁基苯基)-5-(4-联苯基)-1,3, 4-恶二唑)(PBD),与发射光λ EM从560到599 nm。它们在溶液中表现出高达323 nm的大斯托克斯位移,在玻璃基板上的薄膜中表现出高达220 nm的斯托克斯位移。他们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作为来宾进行了测试。作为宿主,应用了PVK和由PVK和PBD组成的二进制矩
  •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PROPIOLIC ACID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申请人:Goossen Lukas J
    公开号:US20140012000A1
    公开(公告)日:2014-01-09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propiolic acid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by reacting a terminal alkyne with carbon dioxide, which comprises performing the rea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base and a copper complex, especially a copper (I) complex having at least one ligand, at least one of the ligands of the copper complex being selected from monodentate ligands which have an aminic or iminic nitrogen atom capable of coordination with copper, and polydentate liga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toms or atom groups which are capable of simultaneous coordination with copper and are selected from nitrogen, oxygen, sulfur, phosphorus and carbene carbon.
    该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将末端炔烃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备丙炔酸或其衍生物的方法,其中在碱和铜络合物的存在下进行反应,特别是在至少具有一个配体的铜(I)络合物的存在下进行反应,铜络合物的配体中至少有一个被选择自具有能够与铜配位的氨基或亚胺基氮原子的一价配体,以及具有至少两个能够与铜同时配位的原子或原子团的多齿配体,这些原子或原子团被选择自氮、氧、硫、磷和卡宾碳。
  • Chemoselective Catalytic α-Oxid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Iron/Alkali Metal Cooperative Redox Active Catalysis
    作者:Tsukushi Tanaka、Ryo Yazaki、Takashi Ohshima
    DOI:10.1021/jacs.0c00727
    日期:2020.3.4
    substantially facilitated the enoliz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catalytic enolization of unprotected car-boxylic acid was achieved without external addition of stoichiometric amounts of Brønsted base. The formed redox-active heterobimetallic enediolate efficiently coupled with free radical TEMPO, providing synthetically useful α-hydroxy and keto acid derivatives.
    我们开发了一种用于 1e 自由基过程的羧酸的化学选择性催化活化。各种羧酸的α-氧化,在自由基条件下优先进行不需要的脱羧,在优化条件下有效地进行。即使在更多酸性羰基化合物的存在下,也实现了羧酸的化学选择性烯醇化。广泛的机理研究表明,来自 4Å 分子筛的铁物质和碱金属离子的协同作用大大促进了烯醇化。首次实现了未保护羧酸的催化烯醇化,而无需外部添加化学计量的布朗斯台德碱。形成的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异双金属烯二醇有效地与自由基 TEMPO 偶联,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钼,四羰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kN1,kN10)-,(OC-6-22)- 钌(2+)高氯酸酯-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1:2:3) 邻菲罗啉 胶原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1 石杉碱乙 氯化-1,10-菲咯啉水合物 氯(甘氨酰酸基)(1,10-菲咯啉)铜(II) 新铜试剂 新亚铜灵盐酸 吡嗪并[2,3-f]的[1,10]菲咯啉 吡嗪并[2,3-f][1,10]菲罗啉-2,3-二甲腈 吡喃联氮基[1,2,3,4-lmn][1,10]菲并啉二正离子(8CI,9CI) 双(2,2-二吡啶)-(5-氨基邻二氮杂菲)双(六氟磷酸)钌 二苯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4,7-二磺酸酯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二吡啶并[3,2-a:2',3'-c]吩嗪 二(菲咯啉)(二吡啶并吩嗪)钌(II) 二(氰基)二(1,10-菲咯啉)-铁 二(1,10-菲咯啉)铜 三菲咯啉钴(III) 三氟甲基(1,10-菲咯啉)铜(I)[Trifluoromethylator®] 三-(1,10-菲咯啉)钌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 丁夫罗林 N-乙基-7,10-二氢-8-硝基-7-氧代-N-乙基-1,10-菲罗啉-3-甲酰胺 N-[4-(苯并[b][1,7]菲并啉-7-基氨基)-3-(甲基氨基)苯基]甲磺酰胺盐酸(1:1) B-1,10-菲罗啉-5-基硼酸 B-1,10-菲罗啉-2-基-硼酸 9-溴-1-甲基-1,10-菲咯啉-2-酮 9-氯-1-甲基-1,10-菲咯啉-2-酮 8,15-二去氢-17-甲基-石松定-1(18H)-酮 6-(2-碘苯基)亚氨基-1,10-菲咯啉-5-酮 6,7-二氢-5,8-二甲基二苯并(b,j)(1,10)菲咯啉 6,6'-二氰基-7,7'-二乙氧基-3,3'-(乙烷-1,2-二基)-5,5'-二苯基-2,2'-联-1,8-二氮杂萘 5-醛基-1,10-菲咯啉 5-羧基-1,10-菲罗啉 5-羟基-1,10-菲咯啉 5-硝基邻二氮杂菲-2,9-二羧酸一水合物 5-硝基-6氨基-1,10-邻菲罗啉 5-硝基-1,10-菲罗啉硫酸亚铁 5-硝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硝基-1,10-菲咯啉 5-甲氧基-2-(三氟甲基)-1,10-菲并啉-4(1H)-酮 5-甲氧基-1H-1,10-菲咯啉-4-酮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 5-溴-1,10-菲罗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