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菌酮是一种兼具治疗和保护性的杀菌剂。它通过抑制隔膜形成和菌丝生长来达到杀菌目的,尽管其主要作用方式尚不清楚。在含有1mg/L 哒菌酮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立枯丝核菌、稻小核菌和灰色小核菌分枝菌丝的隔膜形成会受到抑制,并引起细胞内容物泄漏。这一现象甚至可在培养开始后2~3小时内观察到。这种迅速的作用是哒菌酮特有的,其他如戊菌隆和氟酰胺等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则没有这么快。
合成方法以甲苯、丁二酸酐和水合腓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即可制得哒菌酮。
毒性雄性和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12000mg/kg,急性经皮LD50≥5000mg/kg,急性吸入LC50为0.82mg/L (4h)。皮肤无刺激作用。DNA损伤修复试验(枯草杆菌试验)和回复试验均为阴性,表明其无致畸、致突变作用。对鲤鱼的LD50为11.91mg/L (48h),对水蚤的LD50为300mg/L (5h),鹌鹑的LD50为7000mg/kg,蜜蜂的LD50为0.10mg/只。
化学性质纯品为白色晶体。熔点250.5~253.5℃,蒸汽压≤1.33×10-5Pa (0~60℃)。在23℃时的溶解度分别为:甲醇2.0g/L、丙酮3.4g/L和水0.74mg/L。该品在固体状态及常规有机溶剂中稳定,对光、酸和碱稳定,无燃烧、爆炸和皮肤刺激性。
用途哒嗪酮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隔膜形成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特别对水稻菌核病有特效,并对立枯丝核菌、稻枯斑丝核菌、稻小核菌或灰色小核菌病害也有效。此外,它还对花生白霉病(齐整小核菌)、枝腐病(立枯丝菌)及草皮丝核菌属病害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推荐用量:无漂移粉剂30~40kg/hm2;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1500倍液,施药量为1×103~1.5×103L/hm2。
生产方法琥珀酸酐与甲苯进行Friedel-Crafts反应后,在低温条件下氯化生成4-甲基-3,5-二氯苯甲酰丙酸。再于50℃下氯化羰基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使之被氯取代。最后与肼反应生成哒菌酮。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6-(2,3,5,6-Tetrachloro-4-methylphenyl)pyridazin-3(2H)-one | 92681-12-4 | C11H6Cl4N2O | 324.0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6-(3,5-Dichloro-4-methylphenyl)-3(2H)pyridazinethione | 77127-29-8 | C11H8Cl2N2S | 271.17 |
—— | 6-(3,5-dichloro-4-methylphenyl)-2-methoxycarbonyl-3-pyridazone | 77127-07-2 | C13H10Cl2N2O3 | 313.14 |
—— | 6-(3,5-Dichloro-4-methylphenyl)-3-N,N-dimethylcarbamoyloxypyridazine | 77126-90-0 | C14H13Cl2N3O2 | 326.182 |
—— | 2-butoxycarbonyl-6-(3,5-dichloro-4-methylphenyl)-3-pyridazone | 77127-16-3 | C16H16Cl2N2O3 | 355.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