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 14783-10-9

中文名称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中文别名
二氯(1,10-菲咯啉)钯(II);邻菲啉二氯化钯
英文名称
[palladium(II)dichloride(1,10-phenanthroline)]
英文别名
Pd(phen)Cl2;Pd(1,10-phenanthroline)Cl2;[PdCl2(phen)];[PdCl2(1,10-phenanthroline)];[Pd(1,10-phen)Cl2];Palladium(2+);1,10-phenanthroline;dichloride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化学式
CAS
14783-10-9
化学式
C12H8Cl2N2Pd
mdl
——
分子量
357.535
InChiKey
YGAISFRMWCCXCG-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6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WGK Germany:
    3
  • 储存条件:
    请将物品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并保持密封。

SDS

SDS:7d5c29d69d39ed7516ff083a47a66e33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Dichloro(1,10-phenanthroline)palladium(II)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全球协调系统(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12H8Cl2N2Pd
分子式
: 357.53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氯化氢气体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选择身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颜色: 橙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在 Cl2 作用下, 以 四氯化碳 为溶剂, 以>80的产率得到[Pd(phen)Cl4]
    参考文献:
    名称:
    Gray, Leslie R.; Gulliver, David J.; Levason, William,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Dalton Transactions, 1983, p. 133 - 142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Pd(CON(CH2)5)2(1,10-phenanthroline) 以 乙醇 为溶剂, 生成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与固态和单-解表征和二- (η 1 -C)氨基甲酰基-钯配合物。新型高效钯催化的氨基甲酰氯路线:异氰酸酯,氨基甲酸酯和尿素的关键中间体
    摘要:
    Pd络合物已分别用于将伯胺和仲胺催化转化为异氰酸酯或氨基甲酰氯。后者已用作合成氨基甲酸酯和脲的中间体。钯基催化系统非常活跃,分两步运行,避免了光气(COCl 2)的合成,但在光气化学中却使用了CO和Cl 2。在第一步中,钯(II)络合物PdCl 2 L 2 [L 2 = 2,2'二吡啶(dipy)或1,10-菲咯啉(phen);L =三苯基膦(PPh 3)]与胺[NH 2 R,R = n -C 3 H 7(a),n -C 4 H 9(b),n -C 5 H 11(c);NHRR' , NRR'= CH 2(CH 2)4 N(d),CH 2(CH 2 OCH 2)CH 2 N(e)]和CO生成氨基甲酰基复合物PdCl(CONHR)L 2和PdCl (2 - X)(CONRR')X大号2(X = 1,2)。当伯胺为NH使用2 R,(a,b和c),仅单氨基甲酰基络合物[PdCl(CONHR)(dipy)(1a
    DOI:
    10.1021/om000198w
  • 作为试剂:
    描述:
    甲醇一氧化碳苯胺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氧气 、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作用下, 175.0 ℃ 、5.0 MPa 条件下, 反应 1.0h, 生成 N-苯基香豆甲酯
    参考文献:
    名称:
    高效的离子液体介导的钯络合物催化剂体系,用于胺的氧化羰基化
    摘要:
    开发了一种高效的催化剂体系,钯络合物离子液体,用于胺的羰基化以生成氨基甲酸酯或尿素。通过将水加到所得混合物中可以沉淀出所需的产物,并且该催化剂体系可以在催化活性略有降低的情况下重复使用。
    DOI:
    10.1016/s0021-9517(03)00198-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w complexes of 2-hydroxy-1-naphthoic acid and X-ray crystal structure of [Pt(hna)(PPh3)2]
    作者:Shadia A. Elsayed、Ahmed M. El-Hendawy、Ian S. Butler、Sahar I. Mostafa
    DOI:10.1016/j.molstruc.2012.09.018
    日期:2013.3
    Abstract The solid complexes [Zn(Hhna)2(H2O)2], (PPh4)2[MoO2(hna)2], [Pd(Hhna)2], [Pt(PPh3)2(hna)], [Pd(bpy)(hna)], [Pd(phen)(hna)], [Ag(Hhna)(H2O)2] and [Ag(Hhna)(PPh3)(H2O)] (H2hna = 2-hydroxy-1-naphthoic acid)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UV–vis, 1H NMR, 13C NMR, 31P NMR and mass spectrometry, an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thermal measurements. 2-Hydroxy-1-naphthoic acid coordinates the
    摘要 固体配合物[Zn(Hhna)2(H2O)2]、(PPh4)2[MoO2(hna)2]、[Pd(Hhna)2]、[Pt(PPh3)2(hna)]、[Pd( bpy)(hna)]、[Pd(phen)(hna)]、[Ag(Hhna)(H2O)2] 和 [Ag(Hhna)(PPh3)(H2O)] (H2hna = 2-hydroxy-1-naphthoic酸)制备并通过 IR、UV-vis、1H NMR、13C NMR、31P NMR 和质谱以及元素分析和热测量表征。2-羟基-1-萘甲酸通过去质子化的羟基和去质子化的羧酸氧或羧基氧原子以双负或单负双齿方式配位金属离子。[Pt(hna)(PPh3)2] 的晶体结构已经确定,Pt(II) 中心通过双负双齿 2-羟基-1-萘甲酸二价阴离子显示方形平面几何形状。
  • Synthesis and catalytic application of Pd complex catalysts: Atom-efficient cross-coupling of triarylbismuthines with haloarenes and acid chlorid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作者:B.D. Jadhav、S.K. Pardeshi
    DOI:10.1002/aoc.3591
    日期:2017.4
    palladium centre. The resultant Pd(II) complexes were tested as catalysts for the coupling of organobismuth(III) compounds with aryl and acid halides leading to excellent yields with high turnover frequency values. The catalysts were stable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no degradation was noticed even at 150°C for one of the catalysts. The reaction proceeds via an aryl palladium complex formed by transmetallation
    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是在有机合成中构建新的碳-碳键的最常用的合成工具。在提出的工作中,以氯化钯和氮供体配体为前体合成了Pd(II)络合物催化剂。红外和11 H NMR光谱分析表明,钯络合物以二齿模式形成到钯中心。测试了所得的Pd(II)配合物作为有机铋(III)化合物与芳基和酰基卤偶联的催化剂,从而以高周转频率值获得了优异的收率。该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是稳定的,甚至对于其中一种催化剂,即使在150℃也没有观察到降解。反应通过在催化剂和Ar 3 Bi之间的金属转移反应形成的芳基钯配合物进行。整个合成转化具有很高的原子经济性,因为与铋连接的所有三个芳基都可以有效地转移到亲电子配偶体上。
  • Synthesis, cytotoxicity assessment, and interaction and docking of novel palladium(II) complexes of imidazole derivatives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作者:Mahboube Eslami Moghadam、Adeleh Divsalar、Abdolghafar Abolhosseini Shahrnoy、Ali Akbar Saboury
    DOI:10.1080/07391102.2015.1090345
    日期:2016.8.2
    the agents that attract both bioinorganic chemist and drug designer. Numerous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synthesis of imidazole derivatives. In this study, a series of heterocyclic system with p-conjugated system such as 2-aryl-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analogs were synthesized. Then, three new palladium(II) complexes containing 2-(Furan-2-yl)-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FIP)
    咪唑类似物是吸引生物无机化学家和药物设计者的试剂。已经提出了许多合成咪唑衍生物的方法。在这项研究中,合成了一系列带有p-共轭体系的杂环体系,例如2-芳基-咪唑并[4,5-f] [1,10]菲咯啉类似物。然后,三个新的钯(II)配合物,包含2-(呋喃-2-基)-1H-咪唑并[4,5-f] [1,10]菲咯啉(FIP)和2-(噻吩-2-基)-合成了1H-咪唑并[4,5-f] [1,10]菲咯啉(TIP)配体。化合物[Pd(Phen)(TIP)](NO3)2,[Pd(Phen)(FIP)](NO3)2和[Pd(FIP)2] Cl的结构通过光谱法和元素分析确定分析。评估了合成的复合物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生物活性。还,在pH 7.4的Tris缓冲液中用等温滴定法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与复合物的相互作用。根据获得的结果,发现在结合过程中,HSA上的这些复合物有六个结合位点,且具有正的协同作用
  • Pd complexes with trans-chelating ligands composed of two pyridyl groups and rigid π-conjugated backbone
    作者:Miso Jung、Yuji Suzaki、Takashi Saito、Kyoichi Shimada、Kohtaro Osakada
    DOI:10.1016/j.poly.2012.04.006
    日期:2012.6
    dichloropalladium complex with the trans-chelating ligand, containing two methoxy groups in the central arylene group, promotes coupling of phenyl lithium and of phenyl acetylene to yield the respective homo-coupling products. The ligand displacement reactions of bis(2-pyridylethynyl)benzene}palladium(II) complex with phosphine and dinitrogen ligands, such as PPh3, dppe, dppb, en, tmeda, bpy and phen, takes place
    摘要由1,2-二碘苯与2-炔基吡啶的1:2 Sonogashira反应制备了具有两个吡啶基和π共轭骨架的1,2-双(2-吡啶基乙炔基)苯衍生物。所获得的配体与钯(II)配合物如[PdCl 2(cod)]和[PdCl 2(MeCN)2]反应,形成具有以反螯合双齿模式配位的配体的配合物。由1,3-二碘苯和2-炔基吡啶获得的配体桥接两个Pd(II)中心,生成二铝配合物。具有反式螯合配体的二氯钯配合物在中心亚芳基中含有两个甲氧基,可促进苯基锂和苯基乙炔的偶联,从而产生各自的均偶联产物。
  • Perfluoroalkylation of Square-Planar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A Strategy To Assemble Them into Solid State Materials with a π–π Stacked Lamellar Structure
    作者:Mohammad O. BaniKhaled、John D. Becker、Miles Koppang、Haoran Sun
    DOI:10.1021/acs.cgd.5b01291
    日期:2016.4.6
    complexe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 π–π stacked lamellar crystal packing motif in the solid state. Here we report six crystal structures of Pd and Pt complexes with bis-perfluorobutylated catechol ligand as one of the two ligands that bonds to the metal centers. This structural design possesses similar molecular topology when compared to perfluoroalkylated aromatics and heteroaromatics we have reported
    π-π叠层结构的形成对于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很重要。我们先前证明,芳族化合物和杂芳族化合物的全氟烷基化是设计具有π-π叠层结构的有机晶体材料,同时由于全氟烷基取代基的强电子吸收能力而改善空气稳定性的策略之一。具有大的π-共轭配体的方形平面过渡金属络合物也是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类别。我们有全氟烷基化的方形平面过渡金属络合物,导致形成固态的π-π堆叠层状晶体堆积图案。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具有双全氟丁基化邻苯二酚配体作为与金属中心键合的两个配体之一的Pd和Pt配合物的六个晶体结构。与我们先前已报道的全氟烷基化芳族化合物和杂芳族化合物相比,这种结构设计具有相似的分子拓扑结构,这再次证明了全氟烷基取代基在工程有机和有机金属固态材料中的操纵能力。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钼,四羰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kN1,kN10)-,(OC-6-22)- 钌(2+)高氯酸酯-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1:2:3) 邻菲罗啉 胶原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1 石杉碱乙 氯化-1,10-菲咯啉水合物 氯(甘氨酰酸基)(1,10-菲咯啉)铜(II) 新铜试剂 新亚铜灵盐酸 吡嗪并[2,3-f]的[1,10]菲咯啉 吡嗪并[2,3-f][1,10]菲罗啉-2,3-二甲腈 吡喃联氮基[1,2,3,4-lmn][1,10]菲并啉二正离子(8CI,9CI) 双(2,2-二吡啶)-(5-氨基邻二氮杂菲)双(六氟磷酸)钌 二苯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4,7-二磺酸酯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二吡啶并[3,2-a:2',3'-c]吩嗪 二(菲咯啉)(二吡啶并吩嗪)钌(II) 二(氰基)二(1,10-菲咯啉)-铁 二(1,10-菲咯啉)铜 三菲咯啉钴(III) 三氟甲基(1,10-菲咯啉)铜(I)[Trifluoromethylator®] 三-(1,10-菲咯啉)钌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 丁夫罗林 N-乙基-7,10-二氢-8-硝基-7-氧代-N-乙基-1,10-菲罗啉-3-甲酰胺 N-[4-(苯并[b][1,7]菲并啉-7-基氨基)-3-(甲基氨基)苯基]甲磺酰胺盐酸(1:1) B-1,10-菲罗啉-5-基硼酸 B-1,10-菲罗啉-2-基-硼酸 9-溴-1-甲基-1,10-菲咯啉-2-酮 9-氯-1-甲基-1,10-菲咯啉-2-酮 8,15-二去氢-17-甲基-石松定-1(18H)-酮 6-(2-碘苯基)亚氨基-1,10-菲咯啉-5-酮 6,7-二氢-5,8-二甲基二苯并(b,j)(1,10)菲咯啉 6,6'-二氰基-7,7'-二乙氧基-3,3'-(乙烷-1,2-二基)-5,5'-二苯基-2,2'-联-1,8-二氮杂萘 5-醛基-1,10-菲咯啉 5-羧基-1,10-菲罗啉 5-羟基-1,10-菲咯啉 5-硝基邻二氮杂菲-2,9-二羧酸一水合物 5-硝基-6氨基-1,10-邻菲罗啉 5-硝基-1,10-菲罗啉硫酸亚铁 5-硝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硝基-1,10-菲咯啉 5-甲氧基-2-(三氟甲基)-1,10-菲并啉-4(1H)-酮 5-甲氧基-1H-1,10-菲咯啉-4-酮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 5-溴-1,10-菲罗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