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phenyl-N-(quinolin-8-yl)quinoline-4-carboxam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phenyl-N-(quinolin-8-yl)quinoline-4-carboxamide
英文别名
2-phenyl-N-quinolin-8-ylquinoline-4-carboxamide
2-phenyl-N-(quinolin-8-yl)quinoline-4-carboxam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5H17N3O
mdl
MFCD03604304
分子量
375.429
InChiKey
ZXGXULHBTIFMR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
  • 重原子数:
    29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4.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环丁基甲酸2-phenyl-N-(quinolin-8-yl)quinoline-4-carboxamidepotassium phosphate 、 chloro(1,5-cyclooctadiene)rhodium(I) dimer 、 1,8-双二甲氨基萘 、 N,N,N′,N′-bis-tetramethylene-fluoro-formamidi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66%的产率得到5-cyclobutyl-2-phenyl-N-(quinolin-8-yl)quinoline-4-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从羧酸原位生成的氟化物脱羰,Rh 催化 C-H 功能化的一般方法
    摘要:
    已经开发了原位生成的酰氟与带有邻位-Csp 2 -H 键的酰胺底物的 Rh 催化脱羰 C-H 偶联。这种方法使烷基、芳基和烯基羧酸与(杂)芳族或烯基酰胺的 C-H 键发生脱羰偶联反应,通过将羧酸原位转化为酰基氟,通常产率良好,并且还允许将一系列结构复杂的含羧基的天然产物和药物以及药物酰胺衍生物。
    DOI:
    10.1021/acs.orglett.1c01103
  • 作为产物:
    描述:
    8-氨基喹啉2-苯基-4-喹啉羧酸4-二甲氨基吡啶盐酸-N-乙基-Nˊ-(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88%的产率得到2-phenyl-N-(quinolin-8-yl)quinoline-4-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从羧酸原位生成的氟化物脱羰,Rh 催化 C-H 功能化的一般方法
    摘要:
    已经开发了原位生成的酰氟与带有邻位-Csp 2 -H 键的酰胺底物的 Rh 催化脱羰 C-H 偶联。这种方法使烷基、芳基和烯基羧酸与(杂)芳族或烯基酰胺的 C-H 键发生脱羰偶联反应,通过将羧酸原位转化为酰基氟,通常产率良好,并且还允许将一系列结构复杂的含羧基的天然产物和药物以及药物酰胺衍生物。
    DOI:
    10.1021/acs.orglett.1c0110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h-Catalyzed General Method for Directed C–H Functionalization via Decarbonylation of <i>in-Situ</i>-Generated Acid Fluorides from Carboxylic Acids
    作者:Bangyue He、Xiaojie Liu、Hongyi Li、Xiaofeng Zhang、Yuxi Ren、Weiping Su
    DOI:10.1021/acs.orglett.1c01103
    日期:2021.6.4
    decarbonylative C–H coupling of in-situ-generated acid fluorides with amide substrates bearing ortho-Csp2–H bonds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method enables alkyl, aryl, and alkenyl carboxylic acids to undergo decarbonylative coupling with C–H bonds of (hetero)aromatic or alkenyl amides in generally good yields via the in situ conversion of carboxylic acids into acid fluorides and also allows for the functionalization
    已经开发了原位生成的酰氟与带有邻位-Csp 2 -H 键的酰胺底物的 Rh 催化脱羰 C-H 偶联。这种方法使烷基、芳基和烯基羧酸与(杂)芳族或烯基酰胺的 C-H 键发生脱羰偶联反应,通过将羧酸原位转化为酰基氟,通常产率良好,并且还允许将一系列结构复杂的含羧基的天然产物和药物以及药物酰胺衍生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