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
2,3,6,7,10,11-六氰基-1,4,5,8,9,12-六氮杂苯并菲是一种含有杂原子的苯并菲衍生物,常温常压下为暗黄色固体粉末。它具有一定的碱性及较大的共轭结构,不溶于水且难以溶解在常见的有机溶剂如乙醚和正己烷中。
用途
这种化合物因其较为对称的化学结构和显著的共轭程度而展现出独特的电子传输性能。因此,在制备电子和空穴传输材料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可用作半导体材料,适用于有机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的制造。此外,该物质还能够用于高性能及特殊功能的有机共轭发光材料的制备。在电子传输材料领域,特别是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器件的制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生产方法
首先,在干燥的反应烧瓶中将八水合己基环己烷(2.0 g, 6.4 mmol)与二氨基马来腈(5.2 g, 48 mmol)溶解于250 ml干燥的乙酸中,然后在回流条件下加热约2小时。反应完成后,通过过滤并将滤液用热的醋酸(3 × 40 ml)清洗。所得固体悬浮于40 ml浓硝酸中,在100°C下搅拌反应大约3小时后冷却至室温。接着将反应混合物倒入少量冰块中过滤。最后,利用索氏提取法(100 mL甲腈, 72 h)对粗产物进行纯化,并在真空条件下通过蒸发除去乙腈溶剂以获得目标产物——2,3,6,7,10,11-六氰基-1,4,5,8,9,12-六氮杂苯并菲。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1,4,5,8,9,12-hexaazatriphenylenehexacarboxamide | 105598-28-5 | C18H12N12O6 | 492.37 |
二吡嗪[2,3-F:2',3'-H]喹啉-2,3,6,7,10,11-六羧酸 | hexaazatriphenylenehexacarboxylic acid | 105598-29-6 | C18H6N6O12 | 498.279 |
二吡嗪并[2,3-f:2',3'-h]喹喔啉 | 1,4,5,8,9,,12-hexaazatriphenylene | 79790-37-7 | C12H6N6 | 234.22 |
—— | hexamethyl 1,4,5,8,9,12-hexaazatriphenylenehexacarboxylate | 105618-28-8 | C24H18N6O12 | 58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