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dichloromethyl-3,5-bisethoxycarbonyl-4-methylpyrrole | 52649-30-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dichloromethyl-3,5-bisethoxycarbonyl-4-methylpyrrole
英文别名
2-Chlormethyl-4-methyl-3,5-diethoxycarbonyl-pyrrol;5-dichloromethyl-3-methyl-pyrrole-2,4-dicarboxylic acid diethyl ester;5-Dichlormethyl-3-methyl-pyrrol-2,4-dicarbonsaeure-diaethylester;Diethyl 5-(dichloromethyl)-3-methyl-1H-pyrrole-2,4-dicarboxylate
2-dichloromethyl-3,5-bisethoxycarbonyl-4-methylpyrrole化学式
CAS
52649-30-6
化学式
C12H15Cl2NO4
mdl
——
分子量
308.161
InChiKey
HZQCNYAEPXMMN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24-125 °C
  • 沸点:
    462.5±45.0 °C(Predicted)
  • 密度:
    1.324±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68.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dichloromethyl-3,5-bisethoxycarbonyl-4-methylpyrrole氢氧化钾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64%的产率得到5-甲酰基-3-甲基-1H-吡咯-2,4-二甲酸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咯研究。第26部分。一种新颖的热致变色和光致变色吡咯系统
    摘要:
    2-二氯甲基-3,5-双乙氧基羰基-4-甲基吡咯(3)产生热不稳定的5,10-亚甲基二氧基-5 H,10 H-二吡咯并[1,2- a ; 1',2'- d ]吡嗪( 1)与6%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一起加热时。在160°C加热后,无色二吡咯并吡嗪转化为红色的双-(1-氮杂富烯)系统,可通过[6π+6π]环加成反应将其光致变色还原为二吡咯并吡嗪。
    DOI:
    10.1039/p19810002656
  • 作为产物:
    描述:
    2,4-二甲基吡咯-3,5-二羧酸二乙酯磺酰氯 作用下, 以 溶剂黄146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67%的产率得到2-dichloromethyl-3,5-bisethoxycarbonyl-4-methylpyrrole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咯研究。第26部分。一种新颖的热致变色和光致变色吡咯系统
    摘要:
    2-二氯甲基-3,5-双乙氧基羰基-4-甲基吡咯(3)产生热不稳定的5,10-亚甲基二氧基-5 H,10 H-二吡咯并[1,2- a ; 1',2'- d ]吡嗪( 1)与6%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一起加热时。在160°C加热后,无色二吡咯并吡嗪转化为红色的双-(1-氮杂富烯)系统,可通过[6π+6π]环加成反应将其光致变色还原为二吡咯并吡嗪。
    DOI:
    10.1039/p1981000265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Selective Degradation of Certain Pyrryl Polycarboxylic Esters<sup>1,2</sup>
    作者:Alsoph H. Corwin、J. Lloyd Straughn
    DOI:10.1021/ja01184a037
    日期:1948.4
  •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s upon a Substituted Dipyrrylmethane. An Unusual Melting Point-Symmetry Relationship<sup>1,2</sup>
    作者:Alsoph H. Corwin、William A. Bailey、Paul Viohl
    DOI:10.1021/ja01258a007
    日期:1942.6
  • 186. The light absorption of pyrroles. Part I. Ultraviolet spectra
    作者:Ulli Eisner、P. H. Gore
    DOI:10.1039/jr9580000922
    日期:——
  • Pyrrole studies. Part 26. A novel thermochromic and photochromic pyrrole system
    作者:Judith M. Brittain、R. Alan Jones、Richard O. Jones、Trevor J. King
    DOI:10.1039/p19810002656
    日期:——
    2-a;1′,2′-d]pyrazine (1) when heated with 6% aqueous potassium hydroxide. Upon being heated at 160 °C the colourless dipyrrolopyrazine is converted into a red bis-(1-azafulvene) system, which can be reconverted photochromically into the dipyrrolopyrazine via a [6π+ 6π] cycloaddition reaction.
    2-二氯甲基-3,5-双乙氧基羰基-4-甲基吡咯(3)产生热不稳定的5,10-亚甲基二氧基-5 H,10 H-二吡咯并[1,2- a ; 1',2'- d ]吡嗪( 1)与6%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一起加热时。在160°C加热后,无色二吡咯并吡嗪转化为红色的双-(1-氮杂富烯)系统,可通过[6π+6π]环加成反应将其光致变色还原为二吡咯并吡嗪。
查看更多